[发明专利]一种多波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1124.8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0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云;裘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翼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95 | 分类号: | G01S17/95;G01S17/08;G01S7/48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刘文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南山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束 相干 探测 激光雷达 | ||
1.一种多波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包括种子光激光器A、第一多通道光纤分束器B、声光调制器C、第一脉冲光纤放大器D、第二多通道光纤分束器E、第二脉冲光纤放大器F、环行器G、多波束收发望远镜H、光纤合束器I、平衡探测器J与多通道模拟采集卡K,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光激光器A的光源点通过光纤连接第一多通道光纤分束器B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多通道光纤分束器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声光调制器C的输入端与光纤合束器I的输入端,所述声光调制器C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光纤连接第一脉冲光纤放大器D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脉冲光纤放大器D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光纤连接第二多通道光纤分束器E的信号输入端口,所述多通道光纤分束器E的输出端口通过光纤连接N个第二脉冲光纤放大器F的输入端口,N个所述的第二脉冲光纤放大器F的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光纤连接N个环行器G的第一端口,N个所述的环行器G的第二端口通过光纤连接多波束收发望远镜H,N个所述的环行器G的第三端口通过光纤连接光纤合束器I的输入端口,所述光纤合束器I的输出端口通过光纤连接平衡探测器J的输入端,所述平衡探测器J的输出端通过电信号连接多通道模拟采集卡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波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波束收发望远镜H为形成扇形空间激光线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波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调制器C的调制结果为脉冲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波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光激光器A输出的波长可为紫外光、可见光或红外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波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波束收发望远镜H耦合的光纤为多模光纤。
6.基于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多波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装置工作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种子光激光器A产生单模窄线宽稳频连续光;
步骤2、通过第一多通道光纤分束器B将单模窄线宽稳频连续光均分为1+N束功率相等的窄线宽稳频连续光;
步骤3、第一多通道分束器B均分后的1束窄线宽稳频连续光进入声光调制器C,通过声光调制器C调制获得脉冲光;
步骤4、脉冲光通过光纤导入第一脉冲光纤放大器D,通过第一脉冲光纤放大器D进行功率放大,获得第一次功率放大脉冲光;
步骤5、第一次功率放大脉冲光通过第二多通道光纤分束器E进行均分,获得N股功率相等的脉冲光;
步骤6、N股功率相等的脉冲光分别独立流向对应的第二脉冲光纤放大器F,通过对应的第二脉冲光纤放大器F将器流入的分股后的脉冲光进行再次放大,获得第二次功率放大脉冲光;
步骤7、N股第二次功率放大脉冲光通过光纤导入对应的环行器G,环行器G对第二次功率放大脉冲光进行单向隔离;
步骤8、环行器G的第二端口将第二次功率放大脉冲光通过光纤导向多波束收发望远镜H,而后通过多波束收发望远镜H将第二次功率放大脉冲光阵列发射,并对反射脉冲光进行接收;
步骤9、反射的脉冲光通过多模光纤回传反馈至环行器G,而后通过环行器G的第三端口导出,获得反馈脉冲光;
步骤10、反馈脉冲光通过光纤进入光纤合束器I,同时步骤2中第一多通道光纤分束器B均分后的N束窄线宽稳频连续光通过光纤导入光纤合束器I;
步骤11、光纤合束器I将反馈脉冲光与窄线宽稳频连续光进行相互干涉,而后将获得的合束干涉光导向平衡探测器J;
步骤12、平衡探测器J对合束干涉光进行探测,获得脉冲电信号;
步骤13、平衡探测器J将脉冲电信号导入多通道模拟采集卡K,进行信号数据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翼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翼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11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鼠耳标钳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损测试路面层间粘结强度的现场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