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于引入的可退铅封油套管补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3341.0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3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补声军;郑廷碧;张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10 | 分类号: | E21B29/10;E21B19/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龙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于 引入 铅封 套管 补接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引入的可退铅封油套管补接器,包括上接头和外筒,上接头的下部与外筒的上端固定对接,外筒内还设置有内筒,内筒的上端与上接头的下端对应设置有相匹配的端部花键,用以传递扭矩,内筒内设置有卡瓦,且内筒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卡瓦相配合的锁紧螺纹斜面,且内筒内位于卡瓦的下端处设置有用于卡瓦限位的卡瓦限位槽,卡瓦限位槽的下侧设置有卡瓦控制卡,内筒的下端还设置有铅封环,铅封环的上下两侧还设置有铅封挡环。以解决现有补接器内卡瓦的工作状态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使用不便,甚至会造成补接失败,同时,工具不可脱手,对现场使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属于油气开采套管补接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引入的可退铅封油套管补接器,属于油气开采套管补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持续进行,很多早年开发的油气井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工作环境恶劣,用于开采作业的油管和套管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严重的油管和套管出现局部泄露和整段损毁的现象。油管和套管的损坏,势必造成油气开采工作中断,给油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油田对此类损坏的套管和油管多采用将腐蚀段磨铣或切割取出后,使用套管补接器进行补接作业,用新套管替换原有套管。保证石油和天然气正常开采工作。
套管补接器是一种油套管补接工具,主要用于补接破漏油套管管柱。当井下油套管发生破漏时,可通过套铣、切割等工序将破漏部位及其上部油套管取出。然后下入封隔器式油套管补接器及新的油套管管柱。实现上下对接并永久的密封起来完成补接作业。油套管补接器是取出井下损坏的油套管后,再下入新油套管时的新旧油套管的连接器。
但目前普遍使用的铅封油套管补接器,由于结构限制,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卡瓦在内筒中处于自由状态,卡瓦的实时状态不固定,这就造成卡瓦与下部油套管接触时,经常未处于引入位置,而是卡瓦顶在油套管端部,无法正常引入,现场使用时需多次提起、放下,直至卡瓦引入。卡瓦工作状态的不确定性,造成使用时费时费力,甚至造成补接失败。
2)内筒在外筒内为了便于挤压铅封环,实现工具密封,也处于自由状态。因为这一工作特性,铅封油套管补接器在实现爪捞后,如果现场需要退出工作状态就无法实现,即工具不可脱手。这对现场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引入的可退铅封油套管补接器,以解决现有补接器内卡瓦的工作状态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使用不便,甚至会造成补接失败,同时,工具不可脱手,对现场使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拟采用这样一种易于引入的可退铅封油套管补接器,包括上接头和外筒,上接头的上部设置有与补接油套管相匹配的内螺纹,上接头的下部与外筒的上端固定对接,外筒内还设置有内筒,内筒的上端与上接头的下端对应设置有相匹配的端部花键,用以传递扭矩,内筒内设置有卡瓦,且内筒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卡瓦相配合的锁紧螺纹斜面,且内筒内位于卡瓦的下端处设置有用于卡瓦限位的卡瓦限位槽,卡瓦限位槽的下侧设置有卡瓦控制卡,以固定卡瓦位置,内筒的下端还设置有铅封环,铅封环的上下两侧还设置有铅封挡环。
前述套管补接器中,外筒的上端和下端均具有内螺纹,上接头的下部、半圆引鞋的上端均具有与外筒上下两端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且外筒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接头和半圆引鞋螺纹连接,上接头与外筒之间还设置有O形密封圈;
前述套管补接器中,外筒内的下部位于半圆引鞋上侧还设置有A型盘根,实现工具初期和较小压力时的密封;
前述套管补接器中,上接头下部内径设置有套管限位台肩;
前述套管补接器中,外筒的下端与半圆引鞋的上端对接,半圆引鞋的下端为引导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高峰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3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