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换网络的方法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3952.5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34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甘雯昱;钟继磊;朱旭东;戴大鹏;李振洲;朱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14 | 分类号: | H04W36/14;H04W36/24;H04W52/02;H04W88/06;H04W84/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换 网络 方法 相关 装置 | ||
一种切换网络的方法及相关装置。在该方法中,终端在北斗网络下,当终端中的北斗通信模块处于空闲状态时,终端可以开始搜索蜂窝网络,终端可以借助于先验信息或者北斗网络设备发送的基站信息进行搜网,搜网成功后,可以从北斗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可以尽快地从北斗网络回到蜂窝网络,且不需要用户操作,这样,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网络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集定位、授时、通信于一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北斗短报文通信业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别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全球导航系统的特色之一。北斗短报文通信业务特别适用于在海洋、沙漠、草原、无人区等移动通信未覆盖、或覆盖不了、或通信系统被破坏的区域进行通信。
当用户处于移动通信未覆盖、或覆盖不了、或通信系统被破坏的区域时,用户可以将电子设备中北斗网络开启。当电子设备开启了北斗网络后,电子设备中的蜂窝网络不保持驻留态(即使电子设备处在有蜂窝网络的环境)。当用户将电子设备中的北斗网络开启后,用户到达有蜂窝网络的地区时,电子设备不会主动进行蜂窝网络的搜网。用户需要关闭电子设备的北斗网络,电子设备才会进行蜂窝网络的搜网。因此,电子设备从北斗网络回到蜂窝网络的时间由用户的行为(即用户主动关闭北斗网络)决定了。这样,若用户没有主动关闭北斗网络,用户的电子设备就不能及时切回到蜂窝网络。
由此,在不需要用户主动干预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如何能够尽快从北斗网络回到蜂窝网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换网络的方法及相关装置,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网络的方法,终端无需用户操作,可以尽快地从北斗网络下(未驻留到蜂窝网络)回到蜂窝网络(驻留到蜂窝网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换网络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终端未驻留到蜂窝网络,检测到终端在预设时长内未向北斗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或未接收北斗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终端开始搜索蜂窝网络,在搜索蜂窝网络成功的情况下,终端驻留到蜂窝网络。
这样,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切换网络的方法,在不需要用户去主动去打开终端中的移动通信模块的情况下,终端在北斗网络下没有收发数据时,可以搜索蜂窝网络。这样,终端可以尽快地从北斗网络下回到蜂窝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开始搜索蜂窝网络,在搜索蜂窝网络成功的情况下,终端驻留到蜂窝网络,可以包括:终端向北斗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查询请求,第一查询请求用于查询基站的信息,第一请求携带有终端的位置信息;终端接收到北斗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查询结果,第一查询结果包括终端预设距离内的一个或多个基站的信息;终端根据第一查询结果搜索蜂窝网络,在搜索蜂窝网络成功的情况下,终端驻留到蜂窝网络。
这样,终端可以根据北斗网络设备提供的基站的信息进行跟那个精准地进行搜网,这样,可以更快搜索到可以驻留的蜂窝网络。并且,终端可以根据北斗网络设备提供的基站的信息判断是否进行搜网。当终端从北斗网络设备处获取到终端附近的基站的信息时,终端可以不进行搜网,这样,避免无效搜网,可以节约终端的功耗。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查询请求为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中包括第一蜂窝信息类型字段、终端经纬度字段;第一蜂窝信息类型字段用于指示北斗网络设备向终端回复的第一查询结果的类型;终端经纬度字段用于指示终端的经纬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蜂窝信息类型字段为第一值,第一值用于指示第一查询结果为终端预设距离内的一个或多个基站的信息;第一蜂窝信息类型字段为第二值,第二值用于指示第一查询结果为终端预设距离内满足预设条件的一个或多个基站的信息。
这样,终端可以利用该蜂窝信息类型字段指示北斗网络设备回复查询结果的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3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半芳香聚酰胺、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和成型品
- 下一篇:卷绕装置及卷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