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4798.3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2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王金;张芳;卢玉英;葛美英;王亚坤;焦靖华;张放为;颜雪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4/1393 | 分类号: | H01M4/1393;H01M4/1395;H01M4/36;H01M4/38;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次 结构 负极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 ||
1.一种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涂炭铜箔:选取高导电材料作为导电剂,和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调浆,涂在铜箔上;
2)制备不同比例的电极浆料:将硅碳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按不同配比混合调浆成两份不同浓度的浆料A和浆料B;
3)将浆料A和浆料B按照不同的顺序涂在涂炭铜箔上,形成炭层-浆料层这样的梯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铜箔集流体的厚度为6-12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浆料A的硅碳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9:0.5:0.5;浆料B的硅碳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4: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涂炭厚度为2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浆料A的厚度为75μm,浆料B的厚度为25μm,或者,浆料A的厚度为25μm,浆料B的厚度为7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
1)制备涂炭铜箔:选取高导电材料石墨烯作为导电剂,和粘结剂按1:1比例混合调浆,涂在铜箔上,碳层厚度为2μm,在110℃下,真空干燥后备用;
2)制备不同比例的电极浆料:将硅碳活性材料、导电剂Super C和粘结剂按按照9:0.5:0.5配成浆料A和4:2:1配成浆料B;
3)先将浆料A涂在涂炭铜箔上,厚度为75μm,待干燥后,涂布浆料B,厚度为25μm,得到碳层-浆料A-浆料B梯次结构的电极,命名为电极CAB。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
1)制备涂炭铜箔:选取高导电材料氧化石墨烯作为导电剂,和粘结剂按1:1比例混合调浆,涂在铜箔上,碳层厚度为2μm,在110℃下,真空干燥后备用;
2)制备不同比例的电极浆料:将硅碳活性材料、导电剂Super C和粘结剂按分别按照9:0.5:0.5配成浆料A和4:2:1配成浆料B;
3)先将浆料B涂在涂炭铜箔上,厚度为25μm,待干燥后,涂布浆料A,厚度为75μm,得到碳层-浆料B-浆料A梯次结构的电极,命名为电极CBA。
9.一种梯次结构硅碳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47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