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4806.4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王亚坤;张芳;颜雪冬;葛美英;卢玉英;王金;张放为;焦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3/113 | 分类号: | C01B33/113;C01B32/00;H01M4/38;H01M4/62;H01M4/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碳包覆 氧化 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 ||
1.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植酸为碳源和磷源,对氧化亚硅进行包覆改性,得到一种以掺磷多孔碳为包覆层的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一定质量百分比的植酸溶于去离子水,在可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的同时加入相应质量百分比的氧化亚硅,开启加热继续搅拌至溶液变粘稠,转入烘箱继续烘干,其中,所述植酸为3%~10%,氧化亚硅为90%~97%;
S2:将烘干后的材料转入管式炉,惰性氛围下升温至第一段温度600~800℃并保温2~5h,继续升温至第二段温度850~1000℃保温1~2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氧化亚硅粒径D50为3~7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加热搅拌温度为70~90℃,烘干温度为80~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升温速率为1~5℃/min。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制备:
S1:将0.5g的植酸溶于去离子水,在可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的同时加入9.5g的氧化亚硅,开启加热至70℃继续搅拌至溶液变粘稠,转入80℃烘箱继续烘干;
S2:将烘干后的材料转入管式炉,惰性氛围下,升温速率3℃/min升温至第一段温度600℃并保温4h,继续升温至第二段温度900℃保温2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制备:
S1:将1g的植酸溶于去离子水,在可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的同时加入9g的氧化亚硅,开启加热至70℃,继续搅拌至溶液变粘稠,转入烘箱80℃继续烘干;
S2:将烘干后的材料转入管式炉,惰性氛围下,升温速率5℃/min升温至700℃温度并保温3h,继续升温至950℃度并保温1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制备:
S1:将0.6g的植酸溶于去离子水,在可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的同时加入9.4g的氧化亚硅,开启加热至90℃,继续搅拌至溶液变粘稠,转入烘箱80℃继续烘干;
S2:将烘干后的材料转入管式炉,惰性氛围下,升温速率5℃/min升温至700℃温度并保温4h,继续升温至1000℃度并保温1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
8.一种掺磷多孔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宁波维科电池有限公司;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48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