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5130.0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9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川;王云川;刘文军;谭鸿波;郭晓英;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47/24;A61K47/44;A61K47/12;A61K31/222;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洛芬酯 脂肪 注射液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水相配制:将甘油和磷酸氢二钠采用注射用水配制成水相,采用枸橼酸调节水相的pH值至9‑10,并将水相的温度控制在60~80℃;S2、油相配制:将大豆油、氟比洛芬酯和蛋黄卵磷脂混合配制成油相,将油相升温至75~85℃;S3、初乳配制:在搅拌状态下,将步骤S2配制的油相加入步骤S1配制的水相中配制成乳液,乳液温度控制在60~85℃;S4、均质:采用均质机对步骤S3获得的乳液进行均质,均质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次匀化压力为160/100bar;第2~6次匀化压力为800/100bar;第7次匀化压力为160/100bar。通过本发明所述工艺制备的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的粒径和pH值均能符合人体需要,且对设备要求不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射液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类静脉注射靶向镇痛药物,是氟比洛芬的酯类前体药物。相比于氟比洛芬,氟比洛芬酯可通过静脉注射避免了口服引起胃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具有作用持久、选择性强,起效时间短,不影响患者苏醒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炎症性疼痛、癌痛及术后疼痛的治疗。
脂肪乳注射液为非均相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制备过程中,因为高温灭菌可能出现破乳、分层等现象,破乳后部分主药进入水中会导致含量降低;在长期放置的过程中易出现粒径增大、乳滴团聚等现象,不易储存。
现有的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主要将原料分别制备呈水相和油相,让后将水相和油相混合制成初乳,然后将初乳经过均质获得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由于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为人体静脉注射,理论上要求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的粒径越小越好(小于500nm范围内),且pH值应当尽可能符合人体需要(弱酸性)。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的粒径较小,在均质时通常采用微射流,虽然粒径满足要求,但是对设备要求高,采用均质机进行初乳的均质处理,虽然对设备要求不高,但是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均质过程,易导致粒径偏大,且现有技术在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很难将pH控制在弱酸性,往往需要后期调节,后期他调节pH值可能引入杂质和污染,降低了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生产工艺,通过该工艺制备的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的粒径和pH值均能符合人体需要,且对设备要求不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水相配制:将甘油和磷酸氢二钠采用注射用水配制成水相,采用枸橼酸调节水相的pH值至9-10,并将水相的温度控制在60~80℃;
S2、油相配制:将大豆油、氟比洛芬酯和蛋黄卵磷脂混合配制成油相,将油相升温至75~85℃;
S3、初乳配制:在搅拌状态下,将步骤S2配制的油相加入步骤S1配制的水相中配制成乳液,乳液温度控制在60~85℃;
S4、均质:采用均质机对步骤S3获得的乳液进行均质,均质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次匀化压力为160/100bar;第2~6次匀化压力为800/100bar;第7次匀化压力为160/100bar。
本发明中的800/100bar中的1bar就是一个大气压力;800是均质机的高压腔室压力,100是均质机低压腔室压力,160/100bar中的1bar就是一个大气压力;160是均质机的高压腔室压力,100是均质机低压腔室压力。
本发明的水相不含蛋黄卵磷脂,即本发明的配制过程中将蛋黄卵磷脂规制在油相中,使得水相可以采用,0.22um聚丙烯滤芯进行过滤,滤调细菌微生物等,使得制备的产品更安全,蛋黄卵磷脂易聚集,如果将其规制在水相中,导致水相不能采用0.22um聚丙烯滤芯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5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混塔预制塔筒节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能够控制油烟的电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