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压缩量的预压缩型固相萃取柱管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6979.X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付强;林奕云;蔡群娣;杨熙;蔡大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15/22 | 分类号: | B01D15/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燕;莫瑶江 |
地址: | 510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压缩 预压 缩型固相 萃取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压缩量的预压缩型固相萃取柱管及其使用方法。该预压缩型固相萃取柱管,包括旋盖、柱管、套设于旋盖和柱管内部的活塞装置,旋盖和柱管通过螺纹连接,旋盖中心设置有圆孔,活塞装置包括活塞主体和设置于活塞主体上端的圆柱段,柱管内设置有整体柱柱床,整体柱柱床底部设置有下筛板,顶部设置有上筛板,上筛板顶部与活塞主体的底部连接,圆柱段穿过旋盖的圆孔设置于旋盖顶端,圆柱段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第一鲁尔接头,所述的活塞主体内部设置有供液体流通的通孔。本发明提出的可调压缩量的预压缩型固相萃取柱管使用机械的空间补偿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弹性整体柱柱床收缩的问题,扩展整体柱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相萃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压缩量的预压缩型固相萃取柱管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整体柱是一种新型多孔分离富集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柱和色谱分离柱的填料。整体柱具有相连的三维网状微观结构,当原位聚合完成时,填充在整体柱内部网络孔隙中的是原料混合物中不参与聚合反应的液态物质(通常称之为致孔剂),接下来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乙腈、甲醇、异丙醇等溶剂将致孔剂冲洗出来,才能制成可供使用的整体柱。构成整体柱网状结构的材料可能具有不同的硬度和弹性。当整体柱材料刚性较高,空隙中的溶剂挥发后,整体柱材料依然可以维持三维网状的结构和尺度,不会影响整体柱的性能和使用效果;而某些材料具有较好的伸缩性,制成的整体柱在内部被溶剂充满时才能维持完整的形态和尺度,当溶剂流失或挥发后,孔隙内部因缺乏支撑就会发生形变,整个柱床结构会发生收缩,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空间结构的坍塌,造成无序的局部开裂或与柱管脱离,整个柱子就会报废,无法再作为液相色谱或固相萃取的固定相使用。这种现象限制了一些弹性材料作为整体柱材料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和应用领域主要是采用了尽量防止整体柱柱床溶剂挥发的方式,例如将整体柱两端封堵或整个柱子浸泡在溶剂中防止干燥。这些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不方便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调压缩量的预压缩型固相萃取柱管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机械力在整体柱柱床的纵方向上预先施加一个压力,对柱床进行一定程度的挤压,以抵消柱床收缩的余量,从而防止柱床干燥后开裂,使用机械的空间补偿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弹性整体柱柱床收缩的问题,可以应用于各种具有一定弹性的固相萃取填料,以扩展整体柱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压缩量的预压缩型固相萃取柱管,包括旋盖、柱管、套设于旋盖和柱管内部的活塞装置,旋盖和柱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旋盖中心设置有圆孔,所述的活塞装置包括活塞主体和设置于活塞主体上端的圆柱段,所述的柱管内设置有整体柱柱床,所述的整体柱柱床底部设置有下筛板,顶部设置有上筛板,所述的上筛板顶部与活塞主体的底部连接,圆柱段穿过旋盖的圆孔设置于旋盖顶端,所述的圆柱段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第一鲁尔接头,所述的活塞主体内部设置有供液体流通的通孔。本发明提出的柱管为圆柱形柱管。
现有的共聚物整体柱存在容易干裂的问题,影响整体柱的表征和应用,为解决该问题,除了采用调整聚合参数有增加整体柱结构的强度、防止柱床干燥收缩之外,本发明提出的可调压缩量的预压缩型固相萃取柱管可以解决可以对整体柱去除致孔剂和柱床干燥过程中的柱床收缩进行补偿,防止柱床发生裂缝和脱离柱管等现象以适应具有弹性的整体柱。使用机械的空间补偿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弹性整体柱柱床收缩的问题,扩展整体柱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范围。
聚合完成的圆柱形整体柱柱床位于圆筒形柱管底部,其上下分别设置有多孔烧结材料制成的上筛板和下筛板限制其位置;其中整体柱柱床上端的上筛板是固定在可移动的活塞主体底部,活塞主体中间有供液体流通的通孔,活塞主体由顶端的螺纹旋盖向下压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69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