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贝壳鱼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7191.0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2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岿璇;刘录三;洪波;王瑜;刘云龙;孔维静;夏会娟;朱延忠;周娟;王蕊;李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70 | 分类号: | A01K61/70;A01K61/73;A01G9/02;A01G22/00;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靳雪华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贝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人工贝壳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Ⅰ,其为一锥状体,主体Ⅰ包括基座Ⅰ;多根支撑杆Ⅰ,其下端固定至基座Ⅰ的上台面上,多根支撑杆Ⅰ的上端向上延伸并相互靠拢成锥状体的尖端;多根缆绳,其一端均匀分散开固定至多根支撑杆Ⅰ上,多根缆绳的上端分别固定至多个漂浮球上;多根分支绳,其一端固定在多根缆绳上,且靠近多根缆绳的上端设置,多根分支绳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任一分支绳上绑缚夹设至少一株海藻苗种;
主体Ⅱ,其包括:基座Ⅱ;多根支撑杆Ⅱ,其下端固定至基座的上台面上,多根支撑杆Ⅱ的上端向上延伸并相互靠拢设置,且多根支撑杆Ⅱ中任意两根支撑杆Ⅱ之间不相互接触;支撑台,其为一扁圆柱体,支撑台固定设置在多根支撑杆Ⅱ的上端上,且支撑台与基座Ⅱ相互平行设置,支撑台的横截面直径小于基座的横截面直径,且支撑台的重量小于基座Ⅱ重量的1/2;容置槽,其凹陷成型在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上;浅海底质层,其铺设在容置槽内;盖体,其盖设在浅海底质层上,且盖体适配的嵌入式设置在容纳槽的开口处;多个贯通孔,其均匀分布在盖体上,且多个贯通孔内填充有浅海底质,任一贯通孔的孔径至少为3cm;海草,其种植在多个贯通孔内;
以及多个网笼,其可拆卸的设置在主体Ⅰ的基座Ⅰ和多根支撑杆Ⅰ之间围合成的锥形容纳空腔内;和,多个网笼可拆卸的设置在主体Ⅱ的基座Ⅱ、多根支撑杆Ⅱ和支撑台之间的容纳空腔内,任一网笼内填充贝类;
其中,主体Ⅰ的高度不大于2m,且布置于海平面以下5m以下深度处,多根分支绳布置于海平面以下0-3m深度处;主体Ⅱ的高度不大于1.5m,且布置于海平面以下3-5m深度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贝壳鱼礁,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主体Ⅰ和至少三个主体Ⅱ为一组布置,其中,至少三个主体Ⅰ的多根缆绳的上端固定连接的多个漂浮球分别固定至两根漂浮绳上,且任一漂浮绳上的多个漂浮球依次串接设置,位于同一漂浮绳上的相邻两个漂浮球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为1.5m;
多根锚绳,其一端固定至至少三个主体Ⅱ上,多根锚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至两根漂浮绳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贝壳鱼礁,其特征在于,基座Ⅰ、基座Ⅱ和支撑台均为水泥浇注成型,基座Ⅰ和基座Ⅱ的圆形台面的直径均为1.5~1.7m,高均为0.4-0.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贝壳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和盖体均为可降解秸秆材料,所述容置槽的侧壁厚度小于5mm;
浅海底质层的厚度和盖体的厚度之和与所述容置槽的深度相适应,且浅海底质的厚度为2-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贝壳鱼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凹槽,其凹陷成型在基座Ⅰ和基座Ⅱ的底面上,任一凹槽的直径为小于4cm,深度小于3cm;以及
多个固定锥,其均匀分布在基座Ⅰ和基座Ⅱ的侧壁上,多个固定锥倒置且倾斜的设置,多个固定锥的锥尖与其所在的基座Ⅰ或基座Ⅱ的底面平齐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贝壳鱼礁,其特征在于,多个网笼还包括圆柱形支架;聚乙烯网,其罩设在圆柱形支架上,贝壳填充在网笼内;
多个网笼逐层竖直堆叠设置,且自下向上,每层网笼的个数逐渐减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贝壳鱼礁,其特征在于,多个网笼中任一网笼还包括聚乙烯网筒,其为圆柱状网体;多个隔板,其均匀间隔开依次排列设置在聚乙烯网筒内,将聚乙烯网筒内分割为多个圆柱形容纳空间,贝壳填充在多个圆柱形容纳空间内;
多个网笼竖立排列设置在锥形容纳空腔和容纳空腔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贝壳鱼礁,其特征在于,贝类为四角蛤蜊、太平洋牡蛎、文蛤、菲律宾蛤仔、海湾扇贝、栉孔扇贝、紫贻贝和毛蚶中的至少一种;
海草为鳗草和日本鳗草中的至少一种;
海藻为羊栖菜和龙须菜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71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番木瓜害螨的增效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纳米膜多堆连续式堆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