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足囊生殖的海蜇苗种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7225.6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2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葛建龙;陈四清;张盛农;边力;刘长琳;谭杰;燕敬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20 | 分类号: | A01K6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沈小明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殖 海蜇 苗种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足囊生殖的海蜇苗种生产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所述方法为准备海蜇螅状体苗板,提供足囊生殖适宜条件,促使螅状体生成优质足囊,随水温自然下降进入越冬培育阶段;春季采用低温化学诱导法,诱导螅状体发生横裂生殖释放碟状体苗种;碟状体释放完成后,将附有大量足囊的苗板集中于保育池,进入足囊保育休眠阶段;夏末秋初,采用足囊萌发诱导措施促使足囊萌发,生成新的螅状体,开始新的苗种生产周期。本发明仅通过无性繁殖获取足够的螅状体保障碟状体苗种的正常生产,避免了每年从自然海域采捕亲蜇以及室内控温培育的大量投入,提出了非低温式的足囊休眠保育方法,充分利用了螅状体生长过程产生的大量足囊,节约苗种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苗种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足囊生殖的海蜇苗种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 1891)隶属于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海蜇属,是一种经济价值最高的大型可食用水母,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渔业增养殖对象之一。21世纪以来,海蜇池塘养殖方面发展迅速,海蜇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工作也迅速开展,特别是以辽宁、山东两省海蜇增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效益可观,相关产业产值达数十亿元。
海蜇有着典型的世代交替生活史,包括营浮游生活的水母体有性世代和营附着生活的水螅体无性世代。有性生殖是指成蜇在条件适宜时产卵排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浮浪幼虫并附着变态为螅状体;无性生殖包括横裂生殖和足囊生殖两种形式,横裂生殖是指海蜇螅状体通过裂节的方式产生碟状幼体,并发育为水母体;而足囊生殖是指海蜇螅状体通过产生休眠足囊,条件适宜时萌发成新螅状体的无性繁殖方式。
目前,传统的海蜇苗种生产过程主要是利用了有性生殖和横裂生殖过程,大体为每年夏季自然海区采捕海蜇亲体,进行一段时间的室内或室外培育,秋季水温下降时催产获取受精卵,附着变态后获得螅状体苗种,第二年春季通过人工升温诱导横裂生殖,培育碟状体苗种。一方面,现有苗种生产过程对足囊利用不足,浪费了螅状体生长过程中相伴产生的大量足囊,另一方面,亲蜇的采捕运输以及室内人工繁育过程一直有高风险、高成本等问题。此外,现有足囊保存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低温抑制萌发(如专利《一种海蜇无性繁殖良种选育方法》),成本太高难以用于大规模苗种生产,我们发现通过足囊生殖可以维持乃至增加海蜇水螅体的数量,保障足够的螅状体种群用于生产碟状体苗种,并且找到了一种无需低温的足囊休眠方法,总之,本发明相对于传统方法有着简单方便、成本低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足囊生殖的海蜇苗种生产方法,充分利用海蜇螅状体的足囊生殖特性,不需有性生殖过程而在年际间保持螅状体种群数量,并培育碟状体苗种。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足囊生殖的海蜇苗种生产方法,准备海蜇螅状体苗板,提供足囊生殖适宜条件,促使螅状体生成优质足囊,随水温自然下降进入越冬培育阶段;春季采用低温化学诱导法,诱导螅状体发生横裂生殖释放碟状体苗种;碟状体释放完成后,将附有大量足囊的苗板集中于保育池,进入足囊保育休眠阶段;夏末秋初,采用足囊萌发诱导措施促使足囊萌发,生成新的螅状体,开始新的苗种生产周期。
具体步骤如下:
1)足囊形成:9月份,获取螅状体苗板,促使螅状体形成优质足囊;
进一步,所述足囊生殖适宜条件为:水温15-25℃,盐度20-25,溶解氧不低于5mg/L,光照500lux,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1/3,随温度降低延长换水间隔,换水温差不超过2℃,饵料为新孵化的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为海蜇螅状体数量的9-11倍。
2)越冬培育:12月中旬,越冬池温度保持在2℃~10℃,每周投喂1次,投喂量为螅状幼体数量的5-10倍,每半个月换水一次,每天微充气,维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以上,保持池中弱光或黑暗,光照强度为0lux~500lu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7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膜多堆连续式堆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辆及其车速估计方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