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机组锅炉入炉煤热值的在线计算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07374.2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1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沈跃良;周杰联;程伟;吴振良;王晓晖;肖劲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彭东威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机组 锅炉 入炉煤 热值 在线 计算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锅炉入炉煤热值的在线计算方法,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机组的修正因子和基准函数关系曲线;当负荷指令为不处于加减负荷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机组处于稳定状态;分别对所述目标机组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实时运行数据,在满足预先设定的获取次数时求平均值,得到平均运行数据;所述平均运行数据包括:平均入炉煤量和平均负荷;基于所述基准函数关系曲线、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平均运行数据,结合预先设定的机组效率修正因子模型,得到机组效率修正因子;根据所述机组效率修正因子、所述平均入炉煤量、所述平均负荷,以及所述基准函数关系曲线,得到入炉煤热值,从而实现入炉煤热值的在线计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锅炉技术技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机组锅炉入炉煤热值的在线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常规燃煤锅炉机组没有入炉煤热值的数据,因而需要协调控制系统根据蒸汽压力变化来反馈调节入炉煤量,以达到机组的热量平衡,而这一平衡过程往往需要入炉煤量的过调来满足。举例而言,假设机组从400MW负荷加到500MW负荷,机组压力从14MPa升高到17MPa,在某一煤种热值下,入炉煤量需要从180t加到220t;此时若煤种热值下降,入炉煤量加到220t已经不够带500MW负荷所需的热量,此时协调控制系统根据压力变化继续增加入炉煤量,以达到机组的热量平衡,但这一过程由于压力响应存在滞后,因而会造成机组到达目标负荷时间的延长和目标负荷的波动。
因此,实时获得入炉煤热值数据,对于实现燃煤锅炉机组协调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机组锅炉入炉煤热值的在线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燃煤锅炉中的实时数据,分析锅炉运行工况的稳定性,并基于预先设定的稳定判断条件,在线计算和确定入炉煤热值,从而实现基于入炉煤热值的机组协调控制。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煤机组锅炉入炉煤热值的在线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机组的修正因子和基准函数关系曲线;
当负荷指令为不处于加减负荷状态时,确定所述目标机组处于稳定状态;
分别对所述目标机组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实时运行数据,在满足预先设定的获取次数时求平均值,得到平均运行数据;所述平均运行数据包括:平均入炉煤量和平均负荷;
基于所述基准函数关系曲线、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平均运行数据,结合预先设定的机组效率修正因子模型,得到机组效率修正因子;
根据所述机组效率修正因子、所述平均入炉煤量、所述平均负荷,以及所述基准函数关系曲线,得到入炉煤热值。
可选地,获取目标机组的修正因子、基准函数关系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修正因子、机组运行数据和入炉煤化验热值;
基于所述机组运行数据与所述机组运行数据中的负荷数值关系,得到所述基准函数关系曲线。
可选地,所述基准函数关系曲线包括:入炉热量-负荷关系曲线、排烟温度-负荷关系曲线、送风温度-负荷关系曲线、氧量-负荷关系曲线和凝汽器真空-负荷关系曲线;所述平均运行数据还包括:平均排烟温度、平均送风温度、平均氧量和平均凝汽器真空;基于所述基准函数关系曲线、所述修正因子和所述平均运行数据,结合预先设定的机组效率修正因子模型,得到机组效率修正因子,包括:
基于所述平均负荷和所述排烟温度-负荷关系曲线、所述送风温度-负荷关系曲线、所述氧量-负荷关系曲线和所述凝汽器真空-负荷关系曲线得到基准排烟温度、基准送风温度、基准氧量和基准凝汽器真空;
将所述基准排烟温度、所述基准送风温度、所述基准氧量和所述基准凝汽器真空、所述平均排烟温度、所述平均送风温度、所述平均氧量和所述平均凝汽器真空输入所述机组效率修正因子模型,得到所述机组效率修正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7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