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设备用的蜂鸣器加工生产的质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8216.9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钱苏文;钱江萍;李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长隆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M3/04;G01N21/8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9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备用 蜂鸣器 加工 生产 质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用的蜂鸣器加工生产的质量检测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材料准备步骤;外观检测步骤;有源蜂鸣器的电声特性测试步骤;无源蜂鸣器的电声特性测试步骤;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防水测试准备步骤;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防水测试连接步骤;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防水气密测试步骤;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防水浸水测试步骤和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防水水雾测试步骤。该通信设备用的蜂鸣器加工生产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进水和水雾多种测试环境来对蜂鸣器进行测试,能够测试出蜂鸣器在户外雨天、浸水以及潮湿的环境中的适用情况,能够对蜂鸣器的适用环境进行判断,更加的稳定和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鸣器生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设备用的蜂鸣器加工生产的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通讯设备、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压电式蜂鸣器是将压电材料粘贴在金属片上,当压电材料和金属片两端施加上一个电压后,因为压电效应,蜂鸣片就会产生机械变形而发出声响,而电磁式蜂鸣器区别于压电式蜂鸣器,电磁式蜂鸣器是利用电磁线圈对蜂鸣片的作用来发声的电子响讯器,用来给电子产品作发声器件。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用于通讯设备的蜂鸣器加工生产中的质量检测方法由于技术相对不完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通讯设备的蜂鸣器往往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仅对其的电路和分贝进行一定的测试,从而忽略了蜂鸣器的防水性能的检测,这样就导致了生产的蜂鸣器在应用到市场中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以至于使用者在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出现了损坏,造成了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以及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通信设备用的蜂鸣器加工生产的质量检测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用的蜂鸣器加工生产的质量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面上的用于通讯设备的蜂鸣器加工生产中的质量检测方法由于技术相对不完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通讯设备的蜂鸣器往往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仅对其的电路和分贝进行一定的测试,从而忽略了蜂鸣器的防水性能的检测,这样就导致了生产的蜂鸣器在应用到市场中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以至于使用者在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出现了损坏,造成了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以及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设备用的蜂鸣器加工生产的质量检测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材料准备步骤:准备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气密性检测仪设备一组以及蜂鸣器测试仪设备一组,等待备用;
(2)外观检测步骤:对步骤(1)中的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外表和针脚通过观察进行简便的检测,防止损坏影响后面的测试,之后等待备用;
(3)有源蜂鸣器的电声特性测试步骤:将步骤(1)中的有源蜂鸣器下方的针脚与蜂鸣器测试仪的直流信号输出测试连接线相连接,之后通过测试仪发出直流信号,并且通过传声器接收有源蜂鸣器发出的声源,接着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4)无源蜂鸣器的电声特性测试步骤:将步骤(1)中的无源蜂鸣器的针脚与蜂鸣器测试仪的交流信号输出测试连接线相连接,并且通过测试仪发出交流信号,之后同步骤(3)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5)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防水测试准备步骤:将步骤(3)和步骤(4)中电声特性测试完成的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从测试连接线上取下,并且将步骤(1)中准备好的气密性检测仪设备启动,等待备用;
(6)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防水测试连接步骤:将步骤(5)中取下的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放置进气密性检测仪的测试治具内部,并且将测试治具底部的出气孔连接到气密性检测仪的测试口上等待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长隆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长隆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8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