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湿护肤的中药菊茎叶护肤系列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008628.2 申请日: 2021-08-31
公开(公告)号: CN113750007A 公开(公告)日: 2021-12-07
发明(设计)人: 宿树兰;段金廒;刘夏进;严辉;魏丹丹;钱大玮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8/9789 分类号: A61K8/9789;A61K8/37;A61K8/44;A61K8/67;A61K8/92;A61K8/34;A61Q19/02;A61Q19/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陆志斌
地址: 21002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保湿 护肤 中药 菊茎叶 系列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湿护肤的中药菊茎叶护肤系列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小白菊水提物、小白菊茎叶精油与多种护肤原料配比制备得到菊茎叶植萃精华水、菊茎叶植萃修护乳和菊茎叶植萃修护霜。本发明对具有多种黄酮、酚酸、多糖的菊茎叶进行提取利用,再结合具有保湿补水抗敏效果的甘油、黄原胶、烟酰胺、维生素E等,能够在对皮肤进行补水保湿的同时,对皮肤也有一个抗炎修护的效果,研究表明,小白菊水提物中的多糖成分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此外,将菊茎叶资源有效成分进行合理开发,变废为宝,制备出具有补水保湿修护美白的护肤套装,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肤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菊茎叶精油保湿护肤系列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湿护肤品,是指在防止肌肤水份的蒸发,滋润肌肤、保护皮肤的基础上,更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肌肤湿润度的一种产品。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角质层调节保湿因子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紧绷现象,甚至出现干纹等现象;为了解决皮肤缺水的问题,保湿修护补水的护肤品应运而生,先通过精华水直接补给肌肤角质层细胞所需要的水份,滋润肌肤;再涂抹修护乳,再补水的同时修护肌肤保湿因子,改善微循环,增强肌肤湿润度;最后再使用修护霜牢牢锁住肌肤水分,解决肌肤缺水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研究表明菊茎叶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与花序极为相似,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炎、清除自由基等多种生物活性。菊茎叶水提物中不仅含有26中黄酮酚酸类化合物,且多糖含量尤为丰富。此外菊茎叶中挥发油类成分主要包括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这两类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菌、抗感染、消炎止痛、抗衰老、促进皮肤、黏膜愈合、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目前,市面上所存在的保湿护肤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补水保湿效果不持久,且所含有的一些刺激性成分容易对肌肤带来伤害,甚至达到一个反向的效果。此外,多数护肤品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导致制备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损耗较为严重,容易使护肤品的保湿补水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湿补水的中药护肤品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该护肤品套装中所添加的主要成分皆为纯天然的中药提取物,绿色、安全,还能很好的解决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保湿护肤的中药菊茎叶植萃精华液,它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本发明所述的保湿护肤的中药菊茎叶植萃精华液,所述玻尿酸亦称为透明质酸钠,不仅具有补水保湿等功效,还能让皮肤变得光滑有弹性。所述烟酰胺为维生素E3,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修复角质层,强化皮肤自身防御能力。

本发明所述的保湿护肤的中药菊茎叶植萃精华液,所述小白菊水提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本发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菊茎叶进行提取,第一次提取料液比为1;8,第二次为1:7,共提取两次,每次提取4小时;收集两次提取所得的提取液,过滤得到滤液,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于冷冻干燥机干燥,得到菊小白菊水提物,保存于干燥器中备用,含有26种黄酮酚酸类活性成分;

提取8小时之后,收集挥发油提取器中的精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制备得到小白菊茎叶精油,保存至-80摄氏度冰箱备用。其中萜烯类成分含量大于50%。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保湿护肤的中药菊茎叶植萃精华液,所述植物复合抗敏剂包括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提取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根提取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根提取物、茶(CAMELLIA SINENSIS)叶提取物、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提取物、母菊(CHAMOMILLA RECUTITA)花提取物、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叶提取物,具有舒敏消炎,抗氧化,抗衰老,保湿,美白功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8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