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9253.1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1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绿农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40;C05G3/60;C05G5/12;C05G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洞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6 | 代理人: | 黄小栋 |
地址: | 430043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有机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发酵底物粉碎后入槽堆放,接种发酵菌进行发酵,其中发酵底物由家禽粪便、苹果渣、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豆粕混合而成,得到有机发酵肥;将有机发酵肥与肥料增效剂混合、造粒,得到初级有机肥;将初级有机肥包膜处理,得到所述生物有机肥。本发明的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作物生长,降低作物病株率,提高产量,还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肥效持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有机肥一般是以人畜粪便、废弃农作物残渣等天然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发酵得到的肥料。相比于传统化肥,有机肥不仅原料成本低、来源广、绿色可再生,而且含有的营养元素全面、肥效缓和,不会破坏土壤结构的稳定。中国专利CN105461457A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复合菌液与麸皮、筒糠进行混合,干燥后制得混合料;将鸡粪、羊粪、糠醛渣与混合料混合搅拌后进行堆肥发酵;将发酵料经过烘干、粉碎、分筛后与剩余组分过磷酸钙、促生长剂、增氧颗粒、杀虫剂、粘结剂进行配料,最后经过搅拌、造粒、干燥后制得成品。该生物有机肥颗粒成型好、肥效高,还具有杀虫、促进生长的功效,但是施用该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的保水性及肥力持久性不佳,仍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发酵底物粉碎,过30-80目筛,得到发酵底物粉末,调节发酵底物粉末含水量为35-55%;
S2、取150-280重量份S1所得发酵底物粉末入槽堆放,接种0.05-0.3wt%的发酵菌,控制堆体高度≤4m;当堆体温度升高至40-50℃时,每隔1-3d翻一次肥,发酵20-35d,得到预发酵肥;
S3、将S2所得预发酵肥进行后续腐熟发酵,控制堆体高度≤6m,含水量为40-55%,每隔3-5d翻一次肥,在20-30℃下发酵18-30d,得到有机发酵肥;
S4、将全部S3所得有机发酵肥和5-15重量份肥料增效剂混合均匀,在50-70℃下干燥6-10h,再放入滚筒造粒机,在80-100℃、300-400rpm下造粒30-60min,过50-100目筛,在80-100℃下干燥3-8h,即得生物有机肥。
优选的,一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发酵底物粉碎,过30-80目筛,得到发酵底物粉末,调节发酵底物粉末含水量为35-55%;
S2、取150-280重量份S1所得发酵底物粉末入槽堆放,接种0.05-0.3wt%的发酵菌,控制堆体高度≤4m;当堆体温度升高至40-50℃时,每隔1-3d翻一次肥,发酵20-35d,得到预发酵肥;
S3、将S2所得预发酵肥进行后续腐熟发酵,控制堆体高度≤6m,含水量为40-55%,每隔3-5d翻一次肥,在20-30℃下发酵18-30d,得到有机发酵肥;
S4、将全部S3所得有机发酵肥和5-15重量份肥料增效剂混合均匀,在50-70℃下干燥6-10h,再放入滚筒造粒机,在80-100℃、300-400rpm下造粒30-60min,过50-100目筛,在80-100℃下干燥3-8h,得到初级有机肥;
S5、在20-30℃下,将S4所得初级有机肥与包膜材料按质量比为(0.2-0.4):50加入滚筒装置中包膜处理5-8minn;再加入填料继续包膜处理3-5min,所述填料的加入量为初级有机肥的0.5-0.8wt%,所述填料为磷酸钙、硅藻土、玉米淀粉按质量比(0.5-1):(3-5):(3-5)的混合物,得到所述生物有机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绿农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绿农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9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