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介质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1551.4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3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龙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4 | 分类号: | G01R3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孙盼峰 |
地址: | 31503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量 系统 数据 完整 自动 分析 处理 方法 介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介质和设备,该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通过构建影响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并且按照预设排查顺序依次对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内各潜在影响因素自动执行影响排查分析,再将针对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内各潜在影响因素的排查分析结果以页面的形式进行自动输出,避免传统人工排查分析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针对影响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各影响因素的自动化分析,提高了排查分析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介质和设备。
背景技术
计量系统的数据完整率是电力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参考分析指标。由于采集电表数据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电表数据缺失,导致计量系统的数据完整率无法达到100%的全覆盖。因此,现在通常是采用人工排查方式,按照影响计量数据完整率的因素,把各种影响因素映射罗列出来,然后再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罗列的这些影响因素去排查分析,进而分析出导致计量系统的数据完整率出现不完整的因素。
但是,这种传统的人工方式需要人工去对每一个影响因素做排查分析,不仅耗时,排查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出现漏掉关键影响因素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项所述的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表。智能电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任一项所述的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S3:
步骤S1,构建影响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其中,在该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包括所有可能影响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潜在影响因素以及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因各影响因素发生问题时的概率,该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中潜在影响因素的总数量标记为N,第n个影响因素标记为Qn,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因影响因素Qn发生问题时的概率标记为P(Qn);1≤n≤N;P(Qn1)+P(Q2)+…+P(QN)=1;
步骤S2,按照预设排查顺序依次对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内各潜在影响因素执行影响排查分析;
步骤S3,将针对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内各潜在影响因素的排查分析结果进行自动输出。
改进地,在所述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中,所述预设排查顺序为按照各影响因素发生问题时的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
进一步地,在所述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中,所述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内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表计激活状态、通信参数、配置采集方案、电表任务方案、电表通讯通道任务、电表事件任务和系统日志任务。
再改进,在所述计量系统数据完整率的自动分析处理方法中,按照预设排查顺序依次对计量系统影响因素模型内各潜在影响因素执行影响排查分析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表计状态是否为激活做出判断处理:
当表计状态为激活时,转入步骤2;否则,返回激活状态错误提示;
步骤2,对通信参数是否正确做出判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1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