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静压包套和等静压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2734.8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5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魏青松;谢寅;滕庆;薛鹏举;孙闪闪;毛贻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379 | 分类号: | B29C64/379;B33Y40/20;B29C43/12;B29C43/5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许恒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压 成形 方法 | ||
1.一种等静压包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套(4)、封盖(5)、填充于包套(4)内壁和待等静压零件(1)外壁之间的内层硅胶(2)和外层硅胶(3)、穿过封盖(5)的抽气管(6),
其中,所述内层硅胶(2)与所述待等静压零件(1)外壁接触,所述内层硅胶(2)为液态或半固态硅胶层,所述外层硅胶(3)与所述包套(4)内壁接触,所述外层硅胶(3)为固态硅胶;
所述外层硅胶(3)为添加了3.5-4.5 %固化剂的液体型硅胶,所述内层硅胶(2)为添加了0.5-1.5 %固化剂的液体型硅胶;
或者,所述外层硅胶(3)为添加了3.5-4.5 %固化剂的耐温液体型硅胶,所述内层硅胶(2)为添加了0.5-1.5 %固化剂的耐温液体型硅胶,所述耐温液体型硅胶的最高耐热温度为300 ℃。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包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硅胶(3)厚度为2-5 m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静压包套,其特征在于,包套(4)的壁厚为5~10 mm,包套(4)的底厚为15~30 mm。
4.一种等静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套内表面涂上一层液态硅胶,待液态硅胶固化后得到固态硅胶,该固态硅胶为与包套内壁接触的外层硅胶,
(2)将待等静压零件放入附着有外层硅胶的包套中,接着灌入另一液态硅胶,使该液态硅胶充分填充待等静压零件表面,待液态硅胶填满后,得到内层硅胶,该内层硅胶为液态或半固态硅胶,然后通过穿过封盖的抽气管将包套抽真空并封实;
(3)将封有待等静压零件的包套整体放入等静压设备中进行等静压处理,等静压处理完成后将包套和硅胶去除,得到所需零件,在等静压处理完成之前,所述内层硅胶保持液态或半固态;
所述等静压处理为冷等静压处理时,所述外层硅胶为添加了3.5-4.5 %固化剂的液体型硅胶,所述内层硅胶为添加了0.5-1.5 %固化剂的液体型硅胶;所述等静压处理为温等静压处理时,所述外层硅胶为添加了3.5-4.5 %固化剂的耐温液体型硅胶,所述内层硅胶为添加了0.5-1.5 %固化剂的耐温液体型硅胶,所述耐温液体型硅胶的最高耐热温度为300 ℃。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外层硅胶的固化时间为20-30 min,内层硅胶固化时间为9-10 h。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静压处理为冷等静压处理时,步骤(3)为在室温下加载压力50~200 MPa进行等静压处理;所述等静压处理为温等静压处理时,步骤(3)为采用先升温后升压进行等静压处理,待温度保持在80~150℃后再加载压力50~200 MPa,保温保压0.5~5小时后随炉冷却出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27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刚构桥高桥墩
- 下一篇:一种基于笔迹识别的精确度高的远程公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