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量高维AIS轨迹数据聚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2775.7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0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廖泓舟;代翔;潘磊;高翔;崔莹;陈伟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8/23213 | 分类号: | G06F18/23213;G06F18/22;G06F18/214;G06N3/0455;G06N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罗强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量 ais 轨迹 数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海量高维AIS轨迹数据聚类方法,准确率高,运行速度快。本发明他根本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依据航向信息分成多条轨迹,对AIS轨迹数据预处理并进行线性插值和数据补全;将预处理后的AIS轨迹数据输入到自编码器网络进行重构训练,输出降维后的轨迹特征嵌入点;基于欧氏距离的k‑means算法,对轨迹特征嵌入点进行聚类,得到初始聚点;将预训练好的编码器加入聚类层构建深度聚类网络,分别计算轨迹特征嵌入点分配给初始聚点的软分配概率,以及属于某个聚类的辅助分配概率,采用梯度下降算法计算二者KL散度,当连续迭代之间的聚类分配变化小于设定值时,聚类过程停止,得到最终聚类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聚类技术,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嵌入聚类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轨迹聚类方法,用来解决海量高维船舶AIS轨迹数据的聚类问题。
背景技术
时空轨迹是移动对象位置和时间的记录序列,作为一种重要的时空对象数据类型,时空轨迹在交通流模式和特性研究、资源分配、海冰监测等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各种时空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时空轨迹数据中的相似性特征,发现其中有意义的轨迹模式。船舶轨迹数据是时空轨迹数据的一种,记录了船舶的航行过程和相应的行为特征。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船上的广泛应用,船舶轨迹数据的获取越来越容易,这些包括船位、时间、船速、航向、转头角速度等属性的船舶AIS轨迹数据是分析船舶聚集特性的数据源,如何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所蕴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研究船舶交通行为模式、分析船舶交通流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AIS系统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的简称,由岸基(基站)设施和船载设备共同组成,是一种新型的集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助航系统和设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可以不间断地发送本船的相关信息,通过AIS接收机即可接收到该数据。通常AIS接收基站都是部署在陆地上的,这样只能接收到基站附近约60公里范围内的船舶数据,而卫星AIS则是把AIS接收机安装到卫星上,这样即可不受地域范围限制地接收到全球船舶的AIS信息。随着港口水域船舶交通密度不断提高,水域内的船舶航行情况越来越复杂,对船舶交通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船舶AIS轨迹数据的特点,船舶轨迹数据AIS数据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船舶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以及航次相关信息。船舶AIS轨迹数据主要是通过AIS基站获得。在航行过程中,一般直接接入全球定位系统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这些信息经由船舶AIS发射机编码向外发射,并由附近船舶或岸基AIS接收机接收。在以上船舶AIS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船舶驾驶人员的手工输入、AIS信息的传输、采集到信息后的存储等环节都有可能现误差或错误,并且原始的AIS数据通常存在时间乱序、数据异常、数据缺失、以及轨迹点数量不相等的情况,因此,为提高船舶AIS轨迹数据的质量,在使用前,有必要进行数据的预处理。船舶AIS轨迹数据预处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缺失数据的处理。缺失数据处理主要是针对船舶轨迹数据中的静态数据,如船名、船宽、船舶类型等,对于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海事主管部门的船名录或船舶数据库进行核对。如果是动态数据缺失,一般将该条数据作为错误数据处理。
2)降维归约。船舶轨迹数据包含的属性较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属性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可以根据研究实际情况剔除不需要的属性,从而得到数据集的简化表示。如在只研究船舶轨迹空间信息时,可只保留船舶位置、船名属性,而剔除其他的属性.
3)数值概念分层。对于有些船舶轨迹数据,比如船长、船宽、船舶吨位等,可根据在应用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概念分层处理。例如对于集装箱船,根据船长不同可分为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集装箱船、中型集装箱船和小型集装箱船,对船舶进行相应的数值概念分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经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27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空数据流模型自增强方法
- 下一篇: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