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4280.8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5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沈承焕;陈程;季根华;赵影文;包杰;陈嘉;林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文智霞 |
地址: | 22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太阳能电池 组件 系统 | ||
本发明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至少两个子电池,子电池的背表面设有背电极,背电极包括交替排布的发射电极和基电极;发射电极设有位于每个子电池同一边且整段设置的第一发射电极,基电极设有位于每个子电池另一边且整段设置的第一基电极,每个子电池的第一发射电极与第一基电极间设有分段的第二发射电极及第二基电极;每个子电池中,第一发射电极与第二发射电极连有穿过第二基电极的分段间隔的第一导线,第一基电极与第二基电极连有穿过第二发射电极的分段间隔的第二导线;相邻两子电池的第二发射电极及第二基电极的分段位置均相互错开;该背电极能提高电池制备效率,且切片后无需旋转即能达到半片电池降低串阻的效果,简化电池组件制备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目前,常规的太阳能电池,其发射极和基极分别位于电池的正面和背面。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发射极和基极均位于该电池的背面,电池的正面(即受光面)无任何金属电极遮挡,可以有效的提升电池的短路电流,使电池片的转化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在工业化量产过程中金属化工艺一直是难点,在以往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中,其金属化工艺大多采用流程较为复杂的电镀工艺实现,该电镀工艺在降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及提高电池开压上确实有出色的表现,但是该电镀工艺的工序复杂,排放的废气物严重污染环境,且与目前工业化生产中的主流金属化方法-丝网印刷法不兼容,因此,不利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低成本的工业化推广。
基于此,申请号:CN 201710229068.0公开了一种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和电池及其组件、系统,该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能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金属电极。但是,制备金属电极时,需切除电池边缘多余的金属丝,也即:一侧需间隔地切断N区的金属丝,另一侧需间隔地切断P区的金属丝,然而,N区电极的金属丝和P区电极的金属丝交替排布,且金属丝数量较多,因此,该金属丝的切除过程异常繁琐,影响该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效率。而且,制备电池组件时,通常要切割该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以形成多个子电池,再将相邻两子电池的其中一子电池进行旋转,然后借助汇流条,以将一子电池的N区电极的金属丝与汇流条焊接在一起,再将该汇流条与旋转后的另一子电池的P区电极的金属丝焊接到一起,才能实现子电池之间的串联,以获得电池组件;然而,金属丝的数量较多,所以汇流条与金属丝的焊接工序异常繁琐,导致子电池的串联工作量极大,且还需旋转子电池和投入耗材汇流条,进而导致电池组件的制备效率低,并大大提高了其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通过背电极的结构设计,不仅能简化电池的制备功率、提高其制备效率,还无需旋转子电池,即能达到半片电池降低串阻的效果,进而能简化后续电池组件的制备工序。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系统。
基于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子电池,所述子电池的背表面设有背电极,所述背电极包括交替排布的发射电极和基电极;所述发射电极设有位于每个子电池同一边且整段设置的第一发射电极,所述基电极设有位于每个子电池另一边且整段设置的第一基电极,每个子电池的第一发射电极与第一基电极之间设有分段的第二发射电极及第二基电极;每个子电池中,所述第一发射电极与第二发射电极连有穿过第二基电极的分段间隔的第一导线,且第一基电极与第二基电极连有穿过第二发射电极的分段间隔的第二导线;相邻两子电池的第二发射电极及第二基电极的分段位置均相互错开。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电极的每个分段间隔均设有平行排布的两根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发射电极的每个分段间隔均设有平行排布的两根所述第二导线。
进一步优选地,同一分段间隔内,相邻两根所述第一导线之间及相邻两根第二导线之间的间距均为50-500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4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