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库系统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4281.2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邓珂;韦忠庆;张玉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13/07 | 分类号: | B65G13/07;B65G47/248;B65G47/29;G06K19/06;F16M11/04;F16M11/08;F16M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牡丹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库 系统 物品 入库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库系统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涉及信息录入及其相关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输送架,输送架的前方一侧安装有电机A,输送架的前方中心位置设置有调节组件A和调节组件B;调节组件A包括电动伸缩杆C和电动伸缩杆D;调节组件B包括支杆A和支杆B;预设组件包括移动板A和电机D;阻隔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J和电动伸缩杆K。本发明通过预设组件确认货物上数据码所处位置并进行预扫码,提高扫码的准确率,同时利用调节组件A和调节组件B将物品数据码翻转至顶部,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避免出现漏扫的情况,并且通过阻隔组件将后方的物品阻隔,避免物品全部堆积在预扫码的位置,造成物品阻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录入及其相关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库系统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中的设备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快递运输以及仓库管理行业中,由于所涉及的物品货物数量较多,并且通过人工进行清点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对物品货物进行管理时常常会用到物品入库扫码组件,通过全自动输送平台将货物物品运输到扫码位置,在利用扫码装置扫码清点,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经检索,公开号CN112069854A,申请日2020.09.30公开了一种商品入库的自动扫码装置,包括粘贴有识别码的箱体以及沿识别码生产线依次布置的用于将多个并列箱体调整至单列箱体的送入机构和用于将多个单列箱体一一隔开的间隔机构,所述送入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间隔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间隔机构的输出端的上方布置有扫码机构。
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在使用时,大多通过人工使用扫码枪扫码或将扫码器置于输送设备上方扫码,从而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可能会出现漏扫的情况,导致数据信息与实际物品数量不一,出现误差;
2、现有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在使用时,由于在输送物品时是随机运输,所以并非所有物品的数据码都处于正上方,从而不利于扫码入库,因此需要人工对其进行翻转,这样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且物品较多时会出现物品未及时翻转扫码的情况,导致物品漏扫;
3、现有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在使用时,大多通过在传送带上设置分隔组件,但是由于物品的体积大小不一,且分隔组件无法在使用时调整间距,从而会导致起不到分隔的作用,依旧会发生物品堆积。
因此,现有的基于数据库系统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库系统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通过预设组件可以确认货物上数据码所处位置并进行预扫码,可以提高货物扫码的准确率,避免出现漏扫的情况,同时利用调节组件A和调节组件B将物品底部的数据码翻转至顶部,且对柔软的物品翻转,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且避免物品数据码未处于正上方不利于扫码,并且阻隔组件将后方的物品阻隔,同时降低电机A的转速使输送架的运输速度降低,从而可以避免物品全部堆积在预扫码的位置,造成物品阻塞,不利于扫码入库,解决了现有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在使用时,通过人工扫码或在上方使用扫码器扫码,一方面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漏扫的情况,容易出现误差,同时并非所有物品的数据码都处于正上方,需要人工对其进行翻转,这样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且物品较多时会出现物品未及时翻转扫码的情况,导致物品漏扫,且现有的物品入库扫码组件在使用时,设置分隔组件无法在使用时调整间距,会导致起不到分隔的作用,依旧会发生物品堆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4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