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4348.2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6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郭龑强;张健飞;郭晓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0 | 分类号: | H04L9/00;H04B10/70;H01S5/0683;H01S5/026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冷锦超;邓东东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量子 集成 激光器 并行 产生 无时 混沌 方法 装置 | ||
1.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脉冲发生器(1)、量子点(2)和微柱型激光器(3)构成作为光源的电泵浦的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输出两种正交的线偏振光通过分束棱镜(4)将光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光束经过中性滤波片(5),再通过第一零度全反镜(6)反射进入作为光源的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构成光反馈回路,第二光束经过隔离器(7)形成两种线偏振模式的混沌激光;
经隔离器(7)的混沌激光通过半玻片(8)和偏振分束棱镜(9)分成两路正交的混沌激光,其中强模混沌激光进入第一光电探测器(11),弱模混沌激光经第二零度全反镜(10)进入第二光电探测器(12);
第一光电探测器(11)、第二光电探测器(1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缆连与FPGA芯片(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PGA芯片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示波器(14)和频谱仪(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泵浦的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具体采用AlAs/GaAs微腔结构,其中上层和下层为布拉格反射器,中间层为AlAs/GaAs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的布拉格反射器由N型掺杂的对数为23~50之间的AlAs/GaAs镜像对组成,下层的布拉格反射器由P型掺杂的对数为27~50之间的AlAs/GaAs镜像对组成,上下层的厚度均小于一个波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层的AlAs/GaAs空腔厚度为一个波长的长度,其中心掺杂有单层自组装的量子点作为活性介质,量子点面密度为十的九次方每平方厘米量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的横截面为椭圆,激光器的输出表现两种线偏振模式;
所述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采用高分辨率电子束蚀刻和等离子体蚀刻,实现上环型接触,微柱结构直径在1~10微米之间。
7.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光源:由脉冲发生器(1)、量子点(2)和微柱型激光器(3),构成电泵浦的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作为光源;
步骤二:搭建产生多路混沌激光的光学系统: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输出两种正交的线偏振光通过分束棱镜(4)将光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光束经过中性滤波片(5),再通过第一零度全反镜(6)反射进入作为光源的量子点激光器,形成光反馈回路,第二光束经过隔离器(7)形成具有两种线偏振模式的混沌激光;经隔离器的混沌激光通过半玻片(8)和偏振分束棱镜(9)分成两路正交的混沌激光,其中强模混沌激光进入第一光电探测器(11),弱模混沌激光经第二零度全反镜(10)进入第二光电探测器(12),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步骤三:收集以及处理两路相互正交的混沌信号:将第一光电探测器(11)、第二光电探测器(12)的输出端通过电缆连接FPGA芯片(13),通过FPGA并行算法,利用FDGA的数字混频滤波,对光电信号实时并行后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量子集成激光器并行产生无时延混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量子点微柱型激光器采用AlAs/GaAs微腔结构,其中上层和下层为布拉格反射器,中间层为AlAs/GaAs空腔;
上层的布拉格反射器由N型掺杂的对数为23~50之间的AlAs/GaAs镜像对组成,下层的布拉格反射器由P型掺杂的对数为27~50之间的AlAs/GaAs镜像对组成,上下层厚度均小于一个波长的长度;
AlAs/GaAs空腔厚度为一个波长的长度,其中心掺杂有单层自组装的量子点作为活性介质,量子点面密度为十的九次方每平方厘米量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43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