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4843.3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杰;郑海薇;闫一诺;沈权;孙志斌;邓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3/00 | 分类号: | F23Q3/00;F23D14/22;F23D14/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氧化物 火枪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以燃烧器的配置或安装为特征的燃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及其使用方法。一种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包括点火检测电极(1),电极打火梅花头(13)和电极杆(14),其特征是:还包括空煤气集成块(2)、煤气接口带孔板(3)、空气接口带孔板(4)、煤气通道(5)、空气通道(6)、空气二次节流孔板(7)、煤气二次节流孔板(8)、空气一次风(9)、空气二次风(10)、一次燃烧腔(11)和二次燃烧腔(12)。一种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①一次燃烧;②二次燃烧。本发明燃烧稳定,降低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燃烧器的配置或安装为特征的燃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加热炉烟气排放的氮氧化物(通称NOx)排放指标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烧嘴燃烧产物烟气中的NOx为主要的环保控制指标之一。
大功率烧嘴一般都配有长明火点火枪,当加热炉需要的烧嘴功率较小时也可以直接用点火枪当烧嘴使用。点火枪的燃烧稳定性直接影响主烧嘴的工作,为了使点火枪稳定燃烧,其空气和煤气的空燃比需固定,常规做法是点火枪的空煤气供应与主烧嘴的空煤气分开,或者在点火枪的空煤气管路上安装稳压阀,当管路压力波动不大时,也可以在点火枪的空煤气管路上安装节流孔板。
点火枪的烧嘴喷头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氧化烧损比较严重,空气喷头或煤气喷头的材质会老化,导致喷孔越来越大,空煤气的流量和空燃比就会变化,影响火焰的燃烧,严重时,会出现熄火、回火等现象,对烧嘴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此外,在当前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降低点火枪的NOx值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烧稳定、降低排放的燃烧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包括点火检测电极,电极打火梅花头和电极杆,点火检测电极和电极打火梅花头分别设于电极杆的两端,其特征是:还包括空煤气集成块、煤气接口带孔板、空气接口带孔板、煤气通道、空气通道、空气二次节流孔板、煤气二次节流孔板、空气一次风、空气二次风、一次燃烧腔和二次燃烧腔,
空煤气集成块的中部从前部至后部依次设有煤气通道、一次燃烧腔和二次燃烧腔,煤气通道的前端设于空煤气集成块的前端面上,煤气通道的后端和一次燃烧腔的前端贯通,一次燃烧腔的后端和二次燃烧腔的前端贯通,二次燃烧腔的后端设于空煤气集成块的后端面上,
空气通道套设在煤气通道和一次燃烧腔外,
点火检测电极的内端贴合在空煤气集成块的前端面上,电极打火梅花头设于一次燃烧腔的后端面上,电极杆依次穿设在煤气通道、一次燃烧腔和二次燃烧腔内,
煤气通道的外侧面上箍设空气二次节流孔板,一次燃烧腔的内侧面上设有煤气二次节流孔板,一次燃烧腔的侧壁为空气一次风,一次燃烧腔后端的外侧面上箍设空气二次风,
空煤气集成块的侧壁上设有煤气接口带孔板,空气通道的侧壁上设有空气接口带孔板。
所述的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其特征是:
空气二次节流孔板、煤气二次节流孔板和空气二次风这三者都采用环缝节流结构,气流分配在火焰四周,混合更均匀、燃烧更稳定;
空气一次风采用圆周多排多个小孔结构,使空气通过小孔流入一次燃烧腔,和煤气逐渐混合,使煤气二次喷口温度低,煤气浓度高,避免回火;
空煤气集成块的作用是使空煤气管道平行改为内外套管式,节省空间,更有利于气流混合均匀。
所述的恒功率低氮氧化物点火枪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4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