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自协式冷藏集装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5280.X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0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袁培;吕彦力;王涵;王佳龙;吴天行;丁雪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孙诗雨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源自 冷藏 集装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源自协式冷藏集装箱及其控制方法,箱体的侧壁内设置有相变材料层、毛细管网、通风槽,毛细管网与载冷剂充能装置循环连接,通风槽连接有通向箱体储藏仓内的一次回风管道,一次回风管道连接有新风单元及二次回风管道,各个管道之间均设置有电磁阀,箱体储藏仓内设置有GPRS温湿度记录仪,电磁阀、GPRS温湿度记录仪、新风单元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恒温控制、降温节能控制、升温节能控制及恒温保鲜节能控制。本发明既能实现对温度的精准调控,又具有较大的控温范围及多种模式转换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所需温度实现稳定的保持,以承担大多数产品的冷链运输要求,提升运输效率,因其广泛的用途也节省了冷链运输产业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链运输节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无源自协式冷藏集装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且分布不均,功能失衡。首先,市面上大部分冷链运输过程中存在无法控温,不能稳定保持运输过程中车厢温度,设备制冷无法满足长途冷运等问题。其次,当前冷库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功能不够合理和完善,比如肉类冷库多果蔬类冷库少等,两者在对温度的要求上有很大差异。以双汇的冷链物流为例,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只能满足对特定物品的单一运输。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冷链运输单个设备很难满足宽泛化的物品运输,因为不同的物品有其各自的最佳储藏温度,这就要求温度调控的范围既要大也要精确。另外,还有个别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以现在疫苗运输为例,通常疫苗运输需要将温度保持在2~8℃,如果超出或低于规定的温度,疫苗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活,所以其特性要求在长途运输中必须有稳定且持续的低温保持。
经检索,现有授权公告日为2020.07.31、授权公告号为CN 211139151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冷链运输相变蓄能车载装置,包括车辆厢体、电源、设于仪表盘的温度控制显示器,车辆厢体内的前端顶部设有蓄冷设备箱,蓄冷设备箱包括风机、用于降温的相变蓄冷板、以及设于风机进风口的温度探头;厢体内的左右侧壁设有若干垂直风道;温度控制显示器与温度探头通信连接,并与风机和电源电路连接。该发明采用稳定、密封的制冷蓄能板,性能稳定,循环寿命≥10000次,采用的相变蓄冷板维护成本低,其内的相变材料为食品级无机盐,无毒、无污染。但是,该设备在厢体内形成密闭的闭环风冷循环,从外周整体保证了厢体内的制冷效果,虽然能够相对其他现有技术保证温度变化波动小,但是无法满足温度调节范围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无源自协式冷藏集装箱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冷链运输设备温度调控范围及精度无法与节能需求相平衡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源自协式冷藏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侧壁内设置有相变材料层,所述相变材料层内设置有毛细管网,毛细管网的前端部设置有分液器、后端部设置有集液器,分液器和集液器与外部的载冷剂充能装置循环连接,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内侧设置有通风槽,通风槽的一端连接有位于箱体储藏仓内的排风风机、另一端连接有通向箱体储藏仓内的一次回风管道,一次回风管道连接有与箱体外部连通的新风单元及向箱体储藏仓送风的送风风机,送风风机的吸风口与一次回风管道之间设置有从箱体储藏仓排风的二次回风管道,一次回风管道与新风单元之间、与二次回风管道之间均设置有电磁阀,箱体储藏仓内设置有GPRS温湿度记录仪,电磁阀、GPRS温湿度记录仪、送风风机、排风风机、新风单元均与控制系统相连,一次回风管道、二次回风管道及新风单元上均设置有与控制系统相连的节流阀,控制系统根据GPRS温湿度记录仪监测数据控制电磁阀的启闭、节流阀的开度以及调节送风风机、排风风机、新风单元的启闭或运行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回风管道设置有两个,两个一次回风管道与不同的通风槽相连,两个一次回风管道的回风端与同一个新风单元相连,一次回风管道端口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新风单元的端口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二次回风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均与控制系统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52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