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玻璃视窗防护屏UV纹理转印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5478.8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5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罗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29 | 分类号: | B29C64/129;B29C64/245;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赫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视窗 防护 uv 纹理 印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玻璃视窗防护屏UV纹理转印制备装置,包括传输盘、模具座、印胶机构、上料机构、光固机构和脱模机构,传输盘带动模具座进行周期转动传输,模具座内设置有若干个与防护屏外曲面垂直的印槽,印胶机构对印槽内进行上胶并将胶料充分与防护屏外曲面待转印部分贴合,上料机构用于将防护屏紧密贴合于模具座上,光固机构将胶料光固成型,脱模机构用于对模具座进行拆解以使防护屏脱离印槽。本发明采用上料机构将防护屏的位置进行调整固定在模具座上,保证了转印位置的稳定,设置脱模机构对模具座进行拆解使转印部分顺利脱离模具座,对防护屏脱模过程进行保护工作,提高了防护屏进行转印的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UV纹理转印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玻璃视窗防护屏UV纹理转印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触摸屏手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手机显示屏玻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显示屏玻璃均呈平板状,称为2D玻璃,平板状玻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手机外形设计,为此开发出正面和背面均具有弧度的显示屏玻璃,称为3D玻璃,为了保证手机外观美观性、吸引消费者,其加工工艺多种多样,表面效果有注塑后印刷喷涂、镭雕、模具上蚀刻纹路等工艺。UV转印工艺利用UV转印胶水与金属不粘的特性,用模具将各种立体效果通过UV转印工艺转移到基材上,对于许多产品的表面效果处理,尤其如手机等对表面效果要求较高的产品中,UV转印工艺已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的注塑成型工艺。
传统UV转印工艺的步骤为:1、开模:模具上要做出UV转印时的效果以及定位柱;2、转印:将UV胶水通过丝印的方式印到转印模具上;3、压合:将基材放到转印模具上,再用胶棍将片材紧压使胶水均匀;4、光固:将片材和转印模具放到光固机中进行光固;5、脱模:将转印好的产品从模具上取出。但现有技术中的UV转印设备还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UV转印设备对3D玻璃进行转印时将玻璃压合在模具上,玻璃在压合之前容易偏离模具对应转运位置,造成转印位置的偏移,并且在转印的过程中难以将胶料均匀粘合在转印曲面上,影响转印效果;
(2)现有的UV转印设备对3D玻璃进行转印的情况下对玻璃曲面采用垂直于转印面的方式进行转印,在转印部分凸出部分较大的情况下竖直将玻璃从模具上进行脱模容易造成转印部分的磨损,影响转印效果。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3D玻璃视窗防护屏UV纹理转印制备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玻璃在压合之前容易偏离模具对应转运位置造成转印位置的偏移、竖直将玻璃从模具上进行脱模容易造成转印部分的磨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3D玻璃视窗防护屏UV纹理转印制备装置,包括传输盘、设置在所述传输盘上的模具座、设置在所述传输盘侧边的印胶机构、上料机构、光固机构和脱模机构,所述传输盘带动所述模具座进行周期转动传输,所述模具座内设置有若干个与防护屏外曲面垂直的印槽,所述印胶机构对所述印槽内进行上胶并将胶料充分与所述防护屏外曲面待转印部分贴合,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所述防护屏紧密贴合于所述模具座上,所述光固机构将所述胶料光固成型并紧密固定在所述防护屏上,所述脱模机构用于对所述模具座进行拆解以使所述防护屏脱离所述印槽;
所述印胶机构包括上胶机和印胶驱动组件,所述上胶机对准每个所述印槽的中心位置上定量胶料,所述印胶驱动组件用于将所述印槽内的胶料推至与所述防护屏外曲面待转印部分贴合;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传送带、随动平移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传输盘侧边并将所述防护屏运送至所述定位组件下方,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随动平移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带动所述防护屏进行位置调节以将所述防护屏配合压合在所述模具座上;
其中,所述定位组件解除压合作用并带动所述防护屏向上位移及所述脱模机构驱动共同作用将所述防护屏完成脱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传输盘侧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设置有环形槽座,所述随动平移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环形槽座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5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RPA和AI的应用程序漏洞修复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电池箱和用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