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栓球网架的连接杆更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6265.7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3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19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栓 球网 连接 更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栓球网架的连接杆更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查找螺栓球网架中弯曲连接杆的位置,并在弯曲连接杆两端的螺栓球之间可拆卸安装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螺栓球左夹持件、螺栓球右夹持件和多根可拆卸安装在螺栓球左夹持件和螺栓球右夹持件之间的支撑杆;所述螺栓球左夹持件和螺栓球右夹持件结构相同,均由两块夹持板组成,在每块夹持板中部均设有一用于与螺栓球外壁相配合的卡槽,螺栓球左夹持件和螺栓球右夹持件的两夹持板的卡槽相对配合,形成一个圆形卡紧孔;S2,将弯曲连接杆从两侧螺栓球上拆下;S3,将所要替换的连接杆安装在支撑架两侧的螺栓球之间;S4,拆下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网架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栓球网架的连接杆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空间结构的不断应用和发展,钢网架结构因其受力合理、结构稳定、造型新颖,在建筑领领域应用广泛。现有的钢网架大都采用预制构件组装而成,主要包括螺栓球和可拆卸安装在螺栓球上的连接杆。网架在顶升、提升及吊装和安装过程中因受力不均或操作不当会使少量杆件弯曲,发生性能变化,从而导致轴心受力转变,降低了杆件的承载力,也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为了确保钢网架的结构强度,在吊装完成后,需要对弯曲的连接杆进行更换。
目前,更换连接杆时,主要在更换杆件前用千斤顶顶住杆件两边的螺栓球,对钢网架进行支撑,并在支撑后,更换连接杆,但是网架任一位置的杆件都可能存在更换,使用千斤顶时千斤顶的摆放位置不易选择、固定。同时,存在部分工人不加任何支撑拉结措施,直接在网架上将变形弯曲杆件拆卸下来,进行替换杆件,存在极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弯曲连接杆更换前和更换时对网架进行支撑,且便于连接杆更换,操作方式简单、安全的螺栓球网架的连接杆更换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螺栓球网架的连接杆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查找螺栓球网架中弯曲连接杆的位置,并在弯曲连接杆两端的螺栓球之间可拆卸安装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螺栓球左夹持件、螺栓球右夹持件和多根可拆卸安装在螺栓球左夹持件和螺栓球右夹持件之间的支撑杆;所述螺栓球左夹持件和螺栓球右夹持件结构相同,均由两块夹持板组成,在每块夹持板中部均设有一用于与螺栓球外壁相配合的卡槽,螺栓球左夹持件和螺栓球右夹持件的两夹持板的卡槽相对配合,形成一个圆形卡紧孔;安装时,先将螺栓球左夹持件和螺栓球右夹持件的两夹持板的卡槽一侧面向弯曲连接杆两侧的螺栓球,使各夹持板的卡槽卡在螺栓球上,实现初步固定,左、右侧的每块夹持板通过卡槽避开与弯曲连接杆的位置干涉;然后再将左右两侧两两对应的夹持板之间放置支撑杆,将支撑杆与夹持板连接固定,两根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弯曲连接杆的两侧;在固定前,调节支撑杆和夹持板之间的间距,使支撑杆端部将夹持板抵紧固定在所卡设的螺栓球上;S2,将弯曲连接杆从两侧螺栓球上拆下;S3,将所要替换的连接杆安装在支撑架两侧的螺栓球之间;S4,拆下支撑架。这样,所设置的支撑架对弯曲两侧的螺栓球形成临时支撑,起到临时连接杆的作用,在支撑杆的支撑下,施工人员即可将弯曲的连接杆拆卸后,再将好的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螺栓球连接固定,以实现连接杆的更换,并在更换后,调节支撑杆,使螺栓球左夹持件和螺栓球右夹持件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螺栓球处取出。将夹持件采用两块夹持板组成后,夹持件可不受弯曲连接杆的阻挡,套在螺栓球上,使辅助架两测与螺栓球相接。夹持板上所设置的卡槽能够卡在螺栓球上,与螺栓球相接,两卡槽所形成的圆形卡紧孔能够套在螺栓球的外侧,确保辅助架安装后,不会产生移动。将支撑杆设置为长度可调后,即可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夹持件与螺栓球抵紧或解除抵紧状态,将辅助架从螺栓球处拆卸。整个辅助架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都较为方便,只需调节支撑杆即可,采用支撑架对弯曲连接杆处进行临时支撑后,在更换和安装连接杆时,更加安全。所设置的支撑杆之间是间隔设置,处于弯曲连接杆之外,不会对连接杆的安装和拆卸造成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6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