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回撤装置的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7302.6 | 申请日: | 202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6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欲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15 | 分类号: | A61B5/0215;A61B5/02;A61B5/00;A61B90/00;A61M25/00;A61M25/01 |
代理公司: | 深圳舍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98 | 代理人: | 邱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回撤 装置 血管 压力 测量 系统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回撤装置的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包括血压测量装置、回撤装置和主机,血压测量装置具有第一压力测量装置和第二压力测量装置;回撤装置进行回撤;主机获得预设部位的血管X射线造影图像和包含显影环的第一压力测量装置在预设部位的血管内的X射线实时图像,主机与回撤装置连接并被配置成接收第一压力数据和第二压力数据,主机基于第一压力波形或第二压力波形确定多个心动周期,计算第一压力波形的压力值与对应的第二压力波形的压力值的多个压力比值,并且将各个心动周期内对应的压力比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预定个数的压力比值的平均值、或者各个心动周期内的舒张期对应的压力比值的最小值作为目标比值。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回撤装置的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疾病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更好地诊断、监测和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能力可以挽救生命。冠脉造影是常规用来评价冠状动脉的狭窄病变的技术,但是冠脉造影不能反映冠脉血管功能的真实情况,所以基本上不能明确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是否与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相关。目前,在临床上用来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病变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压力导丝检查得出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简称FFR)这种技术。
但是获得FFR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在测量FFR之前需要向冠状动脉注射最大充血诱发药物(例如腺苷,三磷酸腺苷ATP),以使冠状动脉处于最大充血状态,这个过程会增加临床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不适应症的同时,大大增加医疗费用,且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此外,现有的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得到的FFR值,仅能判断两个测量点之间血流传输是否受阻,不能给出两个测量点之间的血流传输情况。当两个测量点之间存在串联病变或是弥漫性病变时,现有的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得到的FFR值的临床指导意义不大。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仅能定性地判断是否需要植入支架,不能给出需植入支架部位的尺寸等定量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需要注射最大充血诱发药物并能够较为具体的确定需植入支架部位的尺寸的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
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血管内压力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力测量装置,其具有用于测量血管内的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至少一侧的不透射X射线的显影环;回撤装置,其与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在血管内进行回撤,在回撤过程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获取血管内的第一压力数据,所述第一压力数据包括多个心动周期的第一压力波形;以及主机,其被配置成获得预设部位的血管X射线造影图像和包含所述显影环的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在所述预设部位的血管内的X射线实时图像,所述主机与所述回撤装置连接并被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压力数据,所述主机基于所述X射线造影图像、所述X射线实时图像和所述第一压力数据获得所述预设部位的血管的压力分布图。
在本公开中,第一压力测量装置具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能够用于测量血管内的压力,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不透射X射线的显影环。回撤装置与第一压力测量装置连接并控制第一压力测量装置在血管内的回撤,在回撤过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获取血管内的第一压力数据,回撤装置与主机连接,主机并被配置成接收第一压力数据。主机被配置成能够获得血管的X射线造影图像和包含显影环的第一压力测量装置在血管内的X射线实时图像,主机基于X射线造影图像、X射线实时图像和第一压力数据获得预设部位的血管的压力分布图。在这种情况下,本公开能够不需要注射最大充血诱发药物来判断患者的血管的具体病变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7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