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7338.4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9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尹海旭;刘道淦;苏树发;刘德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充电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处理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将电池的充电过程划分至少一个充电阶段,并获取每个充电阶段对应一组充电参数以及静置时间;根据至少一个充电阶段对应的充电参数以及静置时间,对电池进行高频震荡电流充电。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充电方式存在充电时间较长、影响电池容量与寿命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加剧,新能源的发展势头火热,而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大、无污染、无记忆效应和寿命长等优点备受各界关注。其早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同时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在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上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最重要的是在动力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已毋庸置疑。
然而,电动汽车的应用虽越来越多,但电动车的认可度并不容乐观,这其中涉及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随着电池材料更新换代以及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也逐渐提高。乘用车方面由起初的150km,已经提高到了400km甚至更高里程,基本上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于此同时充电变成了核心技术问题,甚至成为中外新一轮技术竞争的焦点问题。
目前,锂电池充电方式多采用先恒流后恒压的充电方式,这两种充电方式实际中存在很大不足。恒流充电问题在于充电电池充电曲线呈指数变化,恒流电流在充电初期小于充电电池可接受最大电流,延长了充电时间,后期则超过充电电池可接受的能力,造成析锂影响寿命埋下安全隐患,同时电能不能有效转化为化学能,多变为热能消耗掉了。恒压充电问题在于可充电电池内阻很小,恒压充电初始电流很大,因而要降压,到了充电后期则因电压过低导致充电不足,长期欠充会使充电电池内部不能发生有效化学反应,减低电池容量和寿命。其实锂离子在电解液中具有静态布朗运动的特征,有动态的漂移趋势,也就是说其在电位势差的电流激励下产生化学离子反应,一般不呈现具体规律,仅有大体趋势,因此难以控制。特别是高功率充电恰恰极易影响电位变化,导致一致性偏差加速,锂电池系统的寿命出现大幅度衰减。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充电能力,可以采用阶段性变换倍率以及脉冲放电的方式进行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能力,然而阶梯形式充电不能充分利用充电初期可接受大电流,同时不能有效消除极化未能得到广泛利用。而且脉冲放电形式,看似表现出电压下降“极化”降低的表象,实则放出的电量恰为嵌入负极内部锂离子,反而未能增加充电能力却延长了充电时间。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充电方式存在充电时间较长、影响电池容量与寿命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将电池的充电过程划分至少一个充电阶段,并获取每个充电阶段对应一组充电参数以及静置时间;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充电阶段对应的充电参数以及静置时间,对所述电池进行高频震荡电流充电。
可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充电阶段包括多个充电阶段时,还包括:在当前的充电阶段达到充电预设条件时,则自动转换至下一个充电阶段;当前的充电阶段达到预设截止条件时,则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可选地,将电池的充电过程划分至少一个充电阶段,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式:依据所述电池的充电时间将将充电过程划分为至少一个充电阶段;依据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将将充电过程划分为至少一个充电阶段;依据所述电池的荷电状态将将充电过程划分为至少一个充电阶段。
可选地,对所述电池进行高频震荡电流充电,包括:依据控制参数控制震荡电流电源输出高频震荡电流;依据所述高频震荡电流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7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