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指纹锁二级安检形变控制安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7907.5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8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金;万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未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钮云涛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指纹锁 二级 安检 形变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指纹锁二级安检形变控制安检装置,涉及智能指纹锁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按键、防护滑盖、把手,所述按键远离壳体中央一侧滑动安装有防护滑盖,所述壳体靠近按键一侧底端安装有把手,本发明利用主指纹采集板对指纹中部进行采集,副指纹采集板对手指两侧的纹路进行采集,采用三组数据进行比对查验,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容错率,本发明以顶起指纹拓片的方式,使拓片无法有效同时与主指纹采集板与两片副指纹采集板同时接触,也就无法完成指纹采集,使不法分子无法采取技术手段开锁,本发明进一步采用压力识别的方式,进一步有效避免不法分子采取技术手段打开指纹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指纹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指纹锁二级安检形变控制安检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锁为利用指纹记录与对比的方式,实现锁主人的身份识别,相比于传统钥匙操控的机械锁,具有安全性更高,开锁更便捷的优点,在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现有的指纹识别系统采用单指纹采集板进行指纹采集比对,识别过程中,因为不需要对指纹进行全面识别,只需采集到部分指纹识别成功就可有效打开指纹锁,当两个指纹具有部分近似性的时候,采用近似部分指纹,能够打开指纹锁,这无疑造成了安全隐患,并且在生活中,不法分子会利用塑料或其他硬质拓片拓印指纹锁主人的指纹,因为硬质拓片具有不易使拓印的纹路形变的特征,所以拓印指纹会采用硬质拓片,将拓印有指纹锁主人指纹的拓片贴合在手指上,能够有效打开指纹锁,进行盗窃等非法行动,现有技术无法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所以人们需要一种智能指纹锁二级安检形变控制安检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指纹锁二级安检形变控制安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指纹锁二级安检形变控制安检装置,包括基础组件、承载组件、指纹采集组件,所述基础组件包括壳体、按键、防护滑盖、把手、机械锁,所述壳体一侧上端安装有按键,所述按键远离壳体中央一侧滑动安装有防护滑盖,所述壳体靠近按键一侧底端安装有把手,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机械锁,所述把手能够驱动机械锁运作,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中空安装块、指纹识别槽,所述壳体靠近按键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中空安装块,所述中空安装块远离壳体一侧中部开设有指纹识别槽,所述指纹采集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主指纹采集板、压力传感器、电池、单片机,所述指纹识别槽中央底端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壳体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压力传感器一侧固定安装有主指纹采集板,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单片机、电池,电池能够为单片机、主指纹采集板、副指纹采集板、微型电动推杆、压力传感器、按键、机械锁供电。
所述第一安装板两侧转动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主指纹采集板一侧固定安装有副指纹采集板,主指纹采集板与副指纹采集板共同对指纹进行全面采集,形成完整的指纹采集数据,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副指纹采集板一侧安装有采集驱动组件,采集驱动组件起到驱动副指纹采集板与指纹贴合的作用,方便采集。
所述采集驱动组件包括导向滑轨、滚动滑槽、滚珠、连接杆、微型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副指纹采集板一侧固定安装有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轨远离第二安装板一侧开设有滚动滑槽,所述滚动滑槽内部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远离第二安装板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滚珠一端固定安装有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远离连接杆一端与中空安装块内壁连接固定。
所述滚动滑槽为弧面的滚动滑槽。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交接处贴合安装有橡胶片,能够避免交接处对手指造成磨损。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弧形滑轨滑槽转动连接。
所述中空安装块靠近壳体一侧设置有螺纹孔,中空安装块与壳体通过螺丝固定,使中空安装块不能够从外侧被拆卸,加强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未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未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79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