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疲劳老化耦合下电子助力制动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18748.0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礼辉;周驰;陈江涛;王震;翁硕;张东东;郑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3/32;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袁蕾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疲劳 老化 耦合 电子 助力 制动器 可靠性 加速 试验 方法 | ||
1.一种疲劳老化耦合下电子助力制动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AKB-2016载荷数据,对温度和压强进行载荷联合分布,得到不同压强和温度下的二维载荷谱;
S2、基于S-N和Arrhenius曲线,采用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寿命时间分数法,并考虑疲劳和老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到最终的疲劳老化耦合损伤;
S3、基于所述S2,分别计算各零部件的疲劳和老化损伤贡献,并根据所述疲劳和老化损伤贡献确定疲劳加速试验工况和老化加速试验工况;
S4、基于所述疲劳加速试验工况和老化加速试验工况,结合各零部件损伤目标,采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两目标分布优化方法求解各载荷工况的循环次数;
S5、基于所述S4,得到疲劳老化耦合加速谱;将所述疲劳老化耦合加速谱与所述二维载荷谱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失效模式同步退化的可靠性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老化耦合下电子助力制动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KB-2016载荷数据包括压强频次分布和温度时间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疲劳老化耦合下电子助力制动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强的载荷等级为27级,所述温度的载荷等级为7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老化耦合下电子助力制动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
S2.1、根据电子助力制动器的各零部件材料的S-N曲线,计算各零部件在不同载荷等级下的疲劳寿命;基于疲劳寿命,通过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得到各零部件的总疲劳损伤;
S2.2、根据Arrhenius理论,计算各零部件在不同载荷等级下的老化寿命;基于老化寿命,通过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得到各零部件的总老化损伤;
S2.3、基于所述S2.1~S2.2,采用寿命时间分数法,并考虑疲劳和老化之间的非线性交互作用,得到各零部件的疲劳老化耦合损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疲劳老化耦合下电子助力制动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具体为:
S2.11、根据电子助力制动器的各零部件材料的S-N曲线,计算各零部件在不同压强等级下的疲劳寿命;
S2.12、基于所述不同压强等级下的疲劳寿命,计算各零部件在不同压强等级和作用频次下的疲劳损伤;
S2.13、基于所述S2.12,通过线性累计损伤理论计算各零部件在不同压强等级和作用频次下的总疲劳损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疲劳老化耦合下电子助力制动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具体为:
S2.21、根据Arrhenius理论,计算各零部件在不同温度等级下的老化寿命;
S2.22、基于所述不同温度等级下的老化寿命,计算各零部件在不同温度等级和作用时间下的老化损伤;
S2.23、基于所述S2.22,通过线性累计损伤理论计算各零部件在不同温度等级和作用时间下的总老化损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疲劳老化耦合下电子助力制动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具体为:
S2.31、根据台架标定数据,计算实验压强与压强梯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与循环次数相关的总老化损伤表达形式;
S2.32、基于所述S2.31,采用寿命时间分数法计算各零部件的疲劳老化耦合损伤;
S2.33、在所述各零部件的疲劳老化耦合损伤中引入疲劳老化交互项B来描述疲劳老化之间的非线性交互作用,得到最终的各零部件的疲劳老化耦合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87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干胶辅件的切割贴敷设备
- 下一篇:一种驱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