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交无线通讯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9103.9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9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央;张琼洁;张瑞坤;曲素荣;陈然;张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8/20 | 分类号: | H04W48/20;H04W36/08;H04W36/32;H04W4/02;H04W4/06;H04W4/12;H04W4/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80 | 代理人: | 许新蕊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通讯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交无线通讯方法及系统,司机室主机通过TCMS网络系统接收信号系统发送的站点ID及位置区间等信息,其中列车运行信息经由干线以太网传输至WIFI服务器,WIFI服务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分传至无线AP热点,实现车厢内无线局域信息网络的全覆盖,乘客通过APP平台对数据进行解析显示,实现列车信息与个人手机端的通联。制动系统采集车辆载荷信息,换算成车厢拥挤度信息经网络系统传递给广播系统,并经车载PIS设备传递地面PIS设备处理,最终在车站LCD显示屏上显示。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功能性、引导车站通行的能力,为市民提供了更为贴心、便捷的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交无线通讯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从目前已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用情况来看,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已相对较为完善、成熟,经过第二代乘客服务信息产品的更新,基本上可以满足大众对于列车信息交互的基本需求。但随着近些年“通勤瞌睡族”、“手机党”等“新生”群体的日益壮大,大众对于信息的获知方式已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由以前的“主动参与”变成现如今的“少参与”、甚至是完全的“不参与”,需求也越来越多样性、独特性,坐过站、坐错站等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同时早晚高峰乘车难、大客流换乘难等现实的问题,对于市民出行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均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随着“智慧科技助力出行好生活”等时代新思维的延伸,如何构建乘客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系统功能性、引导车站通行、为市民提供更为贴心、便捷的服务成为各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面对的又一新课题。
现有的轨道交通通讯系统并未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并不能将车站内外的人流数据综合分析,也不能方便乘客接入和获取人流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交无线通讯方法及系统,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交无线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司机室主机通过TCMS网络系统接收信号系统以及制动系统中的信息;
S2、所述司机室主机通过干线以太网连接WIFI服务器以及多个无线AP热点,所述无线AP热点在传输数据时包含各自位置信息;
S3、所述手机终端实时接入所述无线AP热点,建立无线数据传输通道,手机终端的位置移动会使得手机终端接入的无线AP热点发生切换;
S4、所述无线AP热点获取手机终端的ID信息转发至司机室主机;
S5、所述司机室主机根据手机终端ID信息和无线AP热点位置信息结合获取的司机室主机接收的信号系统和制动系统信息,分析出列车拥挤度信息以及推荐路线;
S6、将所述列车拥挤度信息以及推荐路线推送至手机终端;
S7、所述WIFI服务器实时将列车拥挤度信息传输至列车外的WIFI网络;所述列车外的WIFI网络通过地铁专用内部网络将列车拥挤度信息传输至下一地铁站;
S8、所述下一地铁站中的内部服务器实时接收列车拥堵度信息,并根据候车站台视频监控信息和车站内人员信息综合得出上车拥堵度信息,并将该信息推送至车站内人员的手机终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制动系统能获取车辆载荷信息,而车辆载荷信息可以反映出车辆拥堵度信息;所述信号系统能够获取列车到站信息和启停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S2中的手机终端接入无线AP热点的方式为无线WIFI单向不连接的方式,具体的步骤如下:
S21、利用手机终端打开WLAN后可自动扫描区域范围内热点的原理,列车车厢内的AP热点可顺利进入手机终端信道列表;
S22、司机室主机将要发送的数据打包通过WIFI服务器将数据包通过AP热点发送beacon帧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9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