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19602.8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8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福;张雯文;顾瑛;邱海霞;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N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冯梦洪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引导 动力 精准 诊疗 装置 | ||
1.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高功率白光LED光源(1)、405nm激光光源(2)、540nm激光光源(3)、630nm激光光源(4)、反射镜(5)、第一长波通二向色镜(6)、第二长波通二向色镜(7)、半反半透镜(8)、第一透镜(9)、多模光纤(10)、第二透镜(11)、连续变倍扩束镜(12)、物镜(13)、滤光轮(14)、第三透镜(15)、感光元件CCD(16)、计算机(17);
计算机分别与高功率白光LED光源(1)、405nm激光光源(2)、540nm激光光源(3)、630nm激光光源(4)、连续变倍扩束镜(12)、滤光轮(14)、感光元件CCD(16)连接;所述白光LED、405nm激光、540nm激光作为诊断光,所述630nm激光作为治疗光;白光LED、405nm激光、540nm激光和630nm激光通过反射镜、第一长波通二向色镜、第二长波通二向色镜、半反半透镜后实现合束,合束后的光经过第一透镜耦合入多模光纤中,输出的光经过第二透镜准直后进入连续变倍扩束镜中进行扩束,然后均匀照射在病灶上,病灶中激发的各种光信号经过物镜、滤光轮和第三透镜后进入感光元件CCD进行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轮(14)上设有三个通光孔,分别放置630nm带阻滤光片、405nm长波通滤光片以及不放置滤光片;通过四种光源和滤光轮上通光孔的切换组合,执行诊断模式和治疗模式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模式和治疗模式包括:白光成像诊断模式、窄带成像诊断模式、荧光成像诊断模式、可视化光动力治疗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荧光成像诊断模式时,将光源切换成405nm激光,同时将滤光轮上的通光孔切换成405nm的长波通滤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白光成像诊断模式时,将光源切换成白光LED,此时滤光轮上的通光孔不放置滤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窄带成像诊断模式时,控制光源输出405nm激光和540nm激光,便于观察病变组织的血管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可视化光动力治疗模式时,将光源切换成630nm激光,同时将滤光轮模块切换成630nm的带阻滤光片,防止治疗光导致感光元件CCD饱和,从而实现在内镜下滤除治疗光的术中病灶可视化光动力治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影像引导下的光动力精准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变倍扩束镜通过电机控制,实现对光斑大小的连续变倍数可调,综合利用白光成像诊断、窄带成像诊断、荧光成像诊断模式的连续切换,大范围地搜索病灶的位置和边界,同时调节光斑的大小及位置精准锁定病灶区域,利用诊疗同视场这一特性,切换成治疗波长,无需标记病灶位置而快速切换成光动力治疗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196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