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油储层微通道内生物纳米颗粒吸附机理表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0209.0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7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冯青;李胜胜;李啸南;高平;陈先超;孙艳妮;李成勇;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5 | 分类号: | G06F30/25;G06F30/2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储层微 通道 生物 纳米 颗粒 吸附 机理 表征 方法 | ||
1.一种石油储层微通道内生物纳米颗粒吸附机理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海上油田相同层位的中低渗岩心中注入生物纳米溶液;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岩心切片的孔隙和喉道的结构;
利用双向耦合粒子追踪对纳米颗粒的分布位置进行模拟,描述纳米颗粒微观吸附运移情况,
双向耦合粒子追踪表达式为:
式中:
c0为输出点浓度,用于量化该岩心结构对出口端输出浓度的贡献;
N为输入输出之间的行程路径数,设定的数值范围为3-15,该数值与纳米粒子的运移速度相关,运移速度越大,数值设定越大;
T0为输出时间,单位为s,设定的数值范围为2-50,输出时间相当于纳米粒子在岩心中运移的时间,运移时间越长,数值设定越大;
cj为生物纳米颗粒源输入强度,设定的数值范围为0.1-1,与纳米粒子的粒径相关,纳米粒子粒径越大,设定值越大;
tj为行程路径j的延时,单位为s,设定的数值范围为1-5s,与纳米粒子相互碰撞的时间有关,相互碰撞时间越长,设定值越大;
γj为行程路径j的影响系数,设定的数值范围为0.01-0.1,生物纳米颗粒源强度cj和影响系数γj的单位取决于所使用的源模型;
a为双向耦合叠加系数,设定的数值范围为0.1-1,通过纳米粒子相互碰撞时产生的能量损耗确定,能量损耗越大,数值设定越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CAD软件对真实岩心进行刻画,形成可以进行导入的岩心几何模型,与岩心切片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到的孔隙和喉道的结构进行对比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求解使用的多孔介质模型为真实岩心铸体薄片进行二值化处理,之后多次使用形态学的腐蚀和膨胀算法,经过多次处理后建立的岩心多孔介质模型十分接近真实岩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蚀和膨胀算法,通过MATLAB软件实现,将两种算法进行融合叠加,表达式即3x33x3像素的运算:
P=(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
(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
式中:P指的是算法中的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Comsol软件达西流动模块与粒子追踪模块中的流体流动颗粒跟踪形成双向耦合粒子追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未经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02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