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强韧、抗菌和负氧离子功能于一体的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0252.7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0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珍明;张新星;罗阳林;韦师;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州学院;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542899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韧 抗菌 离子 功能 一体 无机 人造 大理石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绿色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强韧、抗菌和负氧离子功能于一体的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含纤维素纳米纤的水溶液7~10份、负离子粉10~15份、粘合剂15~20份、混合砂料40~62份、细石粉5~10份、外加剂1~5份。本发明所使用的配方研制生产出来的无机人造大理石具有抗菌、负氧离子释放(净化空气)和抗折强度高等特点,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重现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色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强韧、抗菌和负氧离子功能于一体的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存环境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使得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看重,对具有抗菌、释放负氧离子等室内装饰功能用品的需求与时俱增。无机人造大理石由于其可设计性、绿色环保性和阻燃性等独特的优点,成为建筑装领域特别是各大型购物商场、酒店、写字楼等公共领域优选的装饰材料,因而市场需求十分巨大,对其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成为无机人造大理石超高附加值领域迈进的主要渠道。
与有机人造石选用有机树脂作粘合剂不同,无机人造大理石主要是以水泥作粘结剂,再辅以石粉及助剂,经搅拌、压制成型、养护、切割、抛光等工艺而制成石材制品,具有可设计性、价格低、不燃、环保等明显优点,但其较有机人造石和天然大理石较差的耐磨性和抗折性等不足制约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因而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现实瓶颈。
基于以上,开发集特殊功能性(如抗菌、空气净化功能等)和高强度的无机人造大理石对拓展无机大理石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石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强韧、抗菌和负氧离子功能于一体的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集强韧、抗菌和负氧离子功能于一体,提高了现有无机人造大理石的应用领域和附加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强韧、抗菌和负氧离子功能于一体的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含纤维素纳米纤的水溶液7~10份、负离子粉10~15份、粘合剂15~20份、混合砂料40~62份、细石粉5~10份、外加剂1~5份。
进一步地,所述含纤维素纳米纤的水溶液中纤维素纳米纤的质量浓度为5%,纤维素纳米纤的直径为10~70nm,长度≥1μm。
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粉选自天然矿物原料电气石、麦饭石、海鸥石或稀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粉体颗粒粒径为1500目。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选自铝硅盐聚合物、钙铝硅氧聚合物或硅酸钙盐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砂料为40~90目的重质碳酸钙砂料。
进一步地,所述细石粉为300~600目重质碳酸钙石粉。
进一步地,所述外加剂为高效减水剂,选自萘磺酸甲醛缩合物、氨基磺酸盐或聚羧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集强韧、抗菌和负氧离子功能于一体的无机人造大理石荒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料:将所述粘合剂、外加剂、含纤维素纳米纤的水溶液、负离子粉、混合砂料、细石粉按重量份数称量,加入到主搅拌机中,高速搅拌均匀,待物料形成20~50cm团状后,关闭搅拌机顶门;
(2)抽真空:启动抽真空装置,使真空度达到-0.1MPa~-0.06MPa,将步骤(1)所得团状物料均匀分散在模具中;
(3)压制成型:用压头对步骤(2)模具中的物料进行压制,压头压力控制在12MPa以上,低速摆动50~52s,低速震动120~125s,高速摆动100~105s,高速震动240~25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州学院;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未经贺州学院;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02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