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u平面分离和波束赋形的5G无缝切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0577.5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7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成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16/22;H04W24/02;H04W24/06;H04W36/00;H04W76/34;H04B17/318;H04B17/391;H04W16/28;H04W16/30;H04W36/30;H04W36/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邓巧莲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u 平面 分离 波束 赋形 无缝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u平面分离和波束赋形的5G无缝切换方法,属于数据安全领域,该切换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列车数据收集,基站信息收集;(2)实时收集列车行驶速度,并计算相应多普勒频移;(3)构建路损模型,并依据列车行驶速度进行算法分类;(4)计算基站切换频率,并进行仿真优化;本发明能够同时对多组列车进行数据提取以及算法设计,保证了方案的多样性,降低使用局限性,提高切换方案的普及性,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能够节省管理人员时间,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u平面分离和波束赋形的5G无缝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高速列车正在向更绿色、更安全、更大运载量的方向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在5G高铁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随时随地高质量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高铁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将越来越不能满足乘客需求,现在高速铁路沿线的移动网络服务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服务质量差甚至掉话的现象经常发生。为高速铁路搭建的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着比普通网络更严峻的挑战,这其中影响最严重之一的就是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基站切换问题;因此,发明出一种基于cu平面分离和波束赋形的5G无缝切换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113162981A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车联网编队无缝切换方法,虽然能够使得编队车辆可以无缝切换,实现更加高效的编队控制,但是仅能对单个列车进行数据收集,容易导致方案存在单一性,使用局限性大,降低切换方案的普及性,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现有的基于cu平面分离和波束赋形的5G无缝切换方法出现异常时,需要管理人员手动对其进行修复更新,浪费管理人员时间,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cu平面分离和波束赋形的5G无缝切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基于cu平面分离和波束赋形的5G无缝切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cu平面分离和波束赋形的5G无缝切换方法,该切换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列车数据收集,基站信息收集:管理人员登录管理平台,并对列车数据进行检索收集,并通过GPS卫星收集对应列车行驶路线基站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
(2)实时收集列车行驶速度,并计算相应多普勒频移:通过测速雷达对列车实时速度进行收集,同时对列车经过各基站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进行计算记录;
(3)构建路损模型,并依据列车行驶速度进行算法分类:计算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信号损失,并开始构建对应路损模型,同时依据实时收集的列车行驶速度进行算法分类;
(4)计算基站切换频率,并进行仿真优化:对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基站切换频率进行计算,并将切换频率反馈给管理人员,同时构建仿真模型对各算法进行模拟优化。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检索收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管理人员向管理平台输入列车号,管理平台统计列车号数量,并开始调用对应列车数据;
步骤二:自行生成列车记录表,并将列车数据按照速度、行驶时间、行驶方向以及车厢材质进行分类,同时将各项数据录入记录表中。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分类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依据GPS卫星传输的影像构建虚拟地图,并将各列车行驶路线智能绘制在虚拟地图上;
第二步:对行驶路线周围的信号基站数量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到的信号基站按照不同商家进行分类,同时自行生成基站记录表,并将各商家的信号基站数量录入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05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