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规则补充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0713.0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5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文弘扬;熊小庆;王睿;周朝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3/12 | 分类号: | G06N3/12;G06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熔;赵平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遗传 算法 变异 规则 补充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规则补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原始变异规则种群,其中,所述原始变异规则种群包括:多个变异规则以及每个变异规则各自的预设执行状态;
根据所述变异规则进行变异测试,得到每个所述变异规则各自的真实执行状态;
根据所述预设执行状态以及所述真实执行状态确定每个所述变异规则的适应度,并根据所述适应度对所述原始变异规则种群中的变异规则进行筛选,得到筛选后的变异规则种群;
基于预设的交叉概率对所述筛选后的变异规则种群中的变异规则两两进行遗传交叉,得到遗传交叉产生的变异规则;
基于预设的变异概率对遗传交叉产生的变异规则进行遗传变异,得到遗传变异产生的变异规则;
将遗传交叉产生的变异规则以及遗传变异产生的变异规则加入到所述筛选后的变异规则种群中,得到遗传交叉变异后的变异规则种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规则补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程序代码的修改记录确定候补变异因子;
将所述候补变异因子与预设的初始变异因子库中的变异因子进行结合,生成变异规则;
将生成的变异规则加入到预设的初始变异规则库中;
将所述初始变异规则库中的原有变异规则的预设执行状态设置为通过,将新加入所述初始变异规则库的变异规则的预设执行状态设置为失败,得到原始变异规则种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规则补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得到遗传交叉变异后的变异规则种群之后,还包括:
执行n次遗传交叉变异步骤,得到最终的变异规则种群,n大于等于1,其中,在每次执行遗传交叉变异步骤时,确定初始变异规则种群,对所述初始变异规则种群进行变异测试,得到所述初始变异规则种群中的每个变异规则各自的真实执行状态,根据所述初始变异规则种群中的每个变异规则各自的预设执行状态以及所述真实执行状态确定所述初始变异规则种群中的每个变异规则的适应度,并根据适应度对所述初始变异规则种群中的变异规则进行筛选,得到筛选后的初始变异规则种群,基于所述交叉概率对所述筛选后的初始变异规则种群中的变异规则两两进行遗传交叉,得到遗传交叉产生的变异规则,基于所述变异概率对遗传交叉产生的变异规则进行遗传变异,得到遗传变异产生的变异规则,将遗传交叉产生的变异规则以及遗传变异产生的变异规则加入到所述筛选后的初始变异规则种群中,得到本次遗传交叉变异步骤处理后的变异规则种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规则补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初始变异规则种群,具体包括:
在第一次执行所述遗传交叉变异步骤时,将所述遗传交叉变异后的变异规则种群作为初始变异规则种群,
在非第一次执行所述遗传交叉变异步骤时,将上一次执行遗传交叉变异步骤得到的处理后的变异规则种群作为初始变异规则种群。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规则补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遗传交叉产生的变异规则以及遗传变异产生的变异规则的预设执行状态设置为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规则补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候补变异因子与预设的初始变异因子库中的变异因子进行结合,生成变异规则,具体包括:
从所述初始变异因子库中确定出目标变异因子,其中,所述目标变异因子为与所述候补变异因子类型相同的变异因子;
将所述候补变异因子分别与每个所述目标变异因子进行结合,生成变异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07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页岩多尺度全信息综合表征及纵向演化规律确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耐磨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