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工程叠合结构预留咬合面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0741.2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勇;林慧如;万小准;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华发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帮专高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4 | 代理人: | 颜德昊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港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工程 叠合 结构 预留 咬合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叠合结构预留咬合面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加工横截面为凹凸波浪状的金属薄板,在金属薄板的表面涂刷隔离层;S2.将金属薄板固定至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临基坑侧,并一起下放至地下开挖的槽内,浇筑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浇筑成型后,在临基坑侧的墙面自动形成与金属薄板相适应的凹凸咬合面;S3.开挖基坑后,在内衬墙施工时,揭去金属薄板后直接浇筑混凝土,从而在地下连续墙临基坑侧的墙面形成内衬墙。无需人工大面积打凿地下连续墙混凝土,避免人工打凿咬合面所带来的工效低、环境差、高空作业风险等弊端,提高效率、节省人力和施工成本、减小了施工风险,是简便、可行、高效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工程叠合结构预留咬合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明挖工法中,为有效利用深基坑围护结构,叠合结构是一种常见作法。该方法在基坑开挖前,首先施作地下连续墙,然后开挖基坑。基坑开挖后,在坑内现浇内衬墙等结构,叠合结构要求现浇的内衬墙与地连墙需要有良好的结合。为此,需将地连墙挖出、洗净、人工打凿出凹凸不平的咬合面,以加强后浇内衬墙混凝土与其的咬合作用。对地下有限空间内人工大面积打凿即有的混凝土结构,工效低、环境差,并且存在高空作业等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叠合结构预留咬合面施工方法,以解决以往人工打凿地下连续墙凹凸咬合面所存在的工效低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工程叠合结构预留咬合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工横截面为凹凸波浪状的金属薄板,在金属薄板的表面涂刷隔离层;
S2.将金属薄板固定至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临基坑侧,并一起下放至地下开挖的槽内,浇筑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浇筑成型后,在临基坑侧的墙面自动形成与金属薄板相适应的凹凸咬合面;
S3.开挖基坑后,在内衬墙施工时,揭去金属薄板后直接浇筑混凝土,从而在地下连续墙临基坑侧的墙面形成内衬墙。
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步骤S2中,金属薄板仅在基坑开挖深度内设置。
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步骤S2中,金属薄板与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之间采用铁垫块点焊固定。
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步骤S3中,内衬墙施工时,分区分段的进行揭去金属薄板。
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步骤S1中,隔离层为黄油。
作为进一步可选方案,步骤S3中,揭下的金属薄板经过清洗,重新涂刷隔离层,以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地下工程的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临基坑侧面设置一金属薄板,金属薄板由工厂预加工带凹凸纹路并涂刷隔离层,薄板与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固定并下放至地下开挖的槽内浇筑混凝土,地下连续墙自动形成凹凸咬合面,后续基坑开挖时通过揭去金属薄板后直接浇注混凝土形成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产生良好的咬合作用,无需人工大面积打凿地下连续墙混凝土。避免人工打凿咬合面所带来的工效低、环境差、高空作业风险等弊端,提高效率、节省人力和施工成本、减小了施工风险,是简便、可行、高效的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工程叠合结构预留咬合面施工方法中采用的金属薄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工程叠合结构预留咬合面施工方法中金属薄板与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俯视图,图中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钢筋布置为示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华发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华发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0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