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刹车片加工用烘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0977.6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1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乐;杜中权;郑英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路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14 | 分类号: | F26B5/14;F26B9/06;F26B25/04;F26B25/06;B08B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李玉宁 |
地址: | 23729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片 工用 烘干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刹车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刹车片加工用烘干系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顶端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外壳内部位于传送带上方位置处依次设置有喷头、擦水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擦水组件包括与外壳转动套接的圆筒,所述圆筒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滑动套接有第一齿条,所述安装槽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擦水组件对进行冲洗后的刹车片进行擦水处理,从而加速烘干的进行,使用后的吸水海绵可在对刹车片进行擦水时自动进行挤水处理,使得擦水组件的使用更加简便,烘干组件的设置可以减少烘干室内部热量的流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刹车片加工用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坏都是刹车片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说好的刹车片是人和汽车的保护神,刹车片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打磨,打磨后的刹车片表面常常存留有较多的碎屑杂质,当需要对刹车片进行喷涂处理之前,需要对刹车片进行冲洗处理,处理后的刹车品经过烘干处理后再喷涂,但是刹车片在经过喷水处理后,其表面存留有水珠,水珠使得烘干过程较长,同时烘干室进出口呈开放状态,烘干过程产生的热量大量流失,增加了加工成本,为此需要一种刹车片加工用烘干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刹车片加工用烘干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刹车片加工用烘干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顶端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外壳内部位于传送带上方位置处依次设置有喷头、擦水组件和烘干组件;
优选的,所述擦水组件包括与外壳转动套接的圆筒,所述圆筒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滑动套接有第一齿条,所述安装槽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外部固定有同一个吸水海绵,所述安装架远离第一安装板一端转动连接有滑轮,两个所述滑轮外圈滑动套接有同一个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圆筒一侧转动连接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远离第二安装板一端与圆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伸缩杆一侧且位于中线位置处固定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烘干组件包括与外壳内壁固定的烘干室,所述烘干室靠近擦水组件一侧开设有进口,所述烘干室远离擦水组件一侧开设有出口,所述烘干室顶端固定有第一回热管道,所述第一回热管道内部滑动套接有第二回热管道,所述烘干室内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机构,所述第二回热管道内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有第二回热管道内部底端滑动套接的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位于第二回热管道内部一端固定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回热管道内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内部固定有同轴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端固定有第一密封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有烘干室内部滑动套接的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位于烘干室内部一端固定有第三齿条,所述烘干室内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三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内部固定有同轴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固定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驱动杆位于烘干室外部一端固定有第一斜块,所述第二回热管道外侧固定有第二斜块。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在传送带顶端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远离侧板一侧固定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条外侧固定有第一导流板,所述圆筒外圈固定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端部延伸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配合第二导流板转动使用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底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圆筒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路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路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09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