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1007.8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4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梅丹华;付军辉;陈慧敏;刘诗筠;方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潘霞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介质 阻挡 放电 co base sub | ||
1.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调试环节(S701-S705)和预电离放电与主放电协同耦合处理环节(S706-S708):
S701:通过外介质管(5)上的进气支管(501)通入气体,产生稳定气流;
S702:打开第二电源(8),检查预电离放电情况,如果产生预电离放电则进入下一步;
S703:调节第二电源(8)电压,维持第二电源(8)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稳定、均匀的预电离放电;
S704:维持第二电源(8)电压不变,打开第一电源(7);
S705:匹配两个电源参数,判断是否产生协同耦合效应,如果是进入下一步,如果不是,继续匹配电源参数;
S706:在主放电与预电离放电会产生协同耦合效应的条件下处理CO2;
S707:收集CO2处理后的产物,进行测试分析;
S708:待处理完成关闭第一电源(7)与第二电源(8),停止CO2进气;
所述的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是利用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装置进行工作,所述的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装置包括DBD反应器和辅助电极(4),所述DBD反应器包括外介质管(5)和内介质管(6),所述外介质管(5)和内介质管(6)的两端设有支撑固定所述外介质管(5)和内介质管(6),同时保持外介质管(5)和内介质管(6)之间气隙密封性的密封固定塞(1),所述外介质管(5)的外壁靠近所述密封固定塞(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支管(501)和出气支管(502),所述外介质管(5)的外表面紧密覆盖有外电极(2),所述内介质管(6)的内部填充有内电极(3),并在所述内介质管(6)的两端通过金属堵头密封,所述内介质管(6)的外表面紧密覆盖有辅助电极(4),还包括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8),所述外电极(2)接入所述第一电源(7)的高压端,所述内电极(3)接入所述第二电源(8)的高压端,所述辅助电极(4)与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8)共同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固定塞(1)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4)采用螺旋线状电极、螺旋带状电极或者网状电极三种不同的辅助电极形式的其中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介质管(5)为石英材料制成,长200mm~240mm,外径35mm~55mm,壁厚2mm~4mm,所述内介质管(6)为石英材料制成,长180mm~200mm,外径26mm~46mm,壁厚3mm~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2)由铜网或不锈钢网制成,覆盖区域长度在80mm~12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3)采用铝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4)的材料选用铜、铝或者不锈钢,覆盖区域长度在80mm~120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介质阻挡放电CO2分解转化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8)均选用高频高压交流电源,所述第一电源(7)和第二电源(8)在放电过程中的频率相同、相位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100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节约空间的工具箱
- 下一篇:一种区块链之间的跨链方法及主区块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