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眼检测手持成像装置和干眼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1137.1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2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魏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手持 成像 装置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眼检测手持成像装置和干眼检测设备,涉及干眼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顶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成像筒,所述成像筒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筒,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成像单元。该干眼检测手持成像装置和干眼检测设备,通过设置有第二导轨、气泵与清理辊,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清理辊转动,使得清理辊上的刷毛对成像单元上设置的镜片表面进行清洁,同时气泵通过吸头将灰尘吸入,然后气泵的另一端将其排入至收集箱内部进行收集,能够对成像单元上设置的镜片表面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使得成像单元对图像采集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眼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眼检测手持成像装置和干眼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干眼又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国际干眼学组将干眼症定义为:多种因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及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引起干眼的病因很多,环境因素、用眼习惯、眼表物理化学损伤、干燥综合征、过敏和睑缘炎等都可能导致干眼]。根据病因,我国学者将干眼分为以下5类:蒸发过强型、水液缺乏型、黏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和混合型干眼。
近年来,随着视频终端、空调和角膜接触镜的广泛使用,干眼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人群干眼患病率为18.7%,克拉玛依地区人群干眼患病率为26.9%,而视频终端工作人群的干眼患病率则高达47.7%。干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我们迫切需要研发便捷、有效的干眼辅助诊断设备,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实现干眼的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干眼检测常常需要在医院眼科门诊的特检室中进行,无法便捷的应用于社区医院和大人群样本的普查,难以实现疾病的分级诊疗,同时现有检查设备成像单元上的镜片表面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沾有粉尘颗粒,从而影响成像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检查设备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眼检测手持成像装置和干眼检测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干眼检测手持成像装置和干眼检测设备,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顶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成像筒,所述成像筒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筒,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成像单元,所述柱体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箱,所述柱体的一侧且位于固定箱内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推柱,所述外壳的底部且位于成像单元的一端开设有通槽,所述推柱的一端穿过通槽并延伸至外壳内部并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导轨的外侧并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两块立板,两块所述立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清理辊,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收集箱内部且位于隔板的一侧设置有滤板,所述收集箱内部且位于隔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一端延伸至隔板的一侧,所述气泵的另一端延伸至收集箱的上方并设置有吸头,所述收集箱的底部且位于滤板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
可选的,一块所述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清理辊的一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轨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杆的底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的底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设置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导轨内腔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三丝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延伸至第三导轨的上方并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部设置有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1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