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4351.2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5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强震宇;马超;尹众;石心怡;胡占琴;宗静雯;桂颖;朱林;胡宏祥;叶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1/14;C05G1/00;C05F1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李国政 |
地址: |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秸秆 还田 促腐菌剂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包括包括材料和反应装置,所述材料组分以重量份计,所述氮磷钾肥15‑35份,碳酸氢铵3‑6份,过磷酸钙5‑10份,硫酸钾1‑3份,真菌20‑80份,放线菌10‑60份,酵母菌20‑70份,纤维素酶30‑90份,芽孢杆菌20‑60份,所述材料分别置于进气管、第一配制罐和第二配置罐,所述进气管内部装有硫酸钾3‑6份,所述第一配制罐内部装有氮磷钾肥15‑35份、过磷酸钙5‑10份、硫酸钾1‑3份。该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通过增加真菌分解放线菌、纤维素酶和芽孢杆菌,在分解的过程中转化成能量,利用细菌内部的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酶来加速秸秆的腐解,以此实现秸秆还田快速腐解,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钾氮等养分含量,培肥土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还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的秸秆产量是相当可观的, 若是仅仅露天焚烧或是掩埋,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秸秆直接还田,既能有效地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又能保障粮食作物高产稳产,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堆制施用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由于对秸秆还田的方法使用不正确,会造成秸秆还田后没出现增产反而还有减产的情况,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出现出苗率低和苗弱甚至死苗现象。
然而将秸秆搅碎还田后,秸秆的腐熟较慢,易与幼苗农作物争夺氮素,造成幼苗出现黄化或弱化,并且秸秆中的成分特殊,具有抵抗各种氧化剂的能力,增加辅助分解的效果,即使化学降解使用促腐菌剂进行辅助,但市场上现有的秸秆还田促腐菌剂不但混杂,而且降解速度慢,效果差,并且大多含有白腐菌,白腐菌虽然降解木质素效果好,但是由于其培养时间长,不易在大田环境中生存,因此,需要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秸秆的腐熟较慢,易与幼苗农作物争夺氮素,造成幼苗出现黄化或弱化,并且秸秆中的成分特殊,具有抵抗各种氧化剂的能力,增加辅助分解的效果,即使化学降解使用促腐菌剂进行辅助,但市场上现有的秸秆还田促腐菌剂不但混杂,而且降解速度慢,效果差,并且大多含有白腐菌,白腐菌虽然降解木质素效果好,但是由于其培养时间长,不易在大田环境中生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和反应装置,所述材料组分以重量份计,所述氮磷钾肥15-35份,碳酸氢铵3-6份,过磷酸钙5-10份,硫酸钾1-3份,真菌20-80份,放线菌10-60份,酵母菌20-70份,纤维素酶30-90份,芽孢杆菌20-60份,所述材料分别置于进气管、第一配制罐和第二配置罐,所述进气管内部装有硫酸钾3-6份,所述第一配制罐内部装有氮磷钾肥15-35份、过磷酸钙5-10份、硫酸钾1-3份,所述第二配置罐内部装有真菌20-80份,放线菌10-60份,酵母菌20-70份,纤维素酶30-90份,芽孢杆菌20-60份,所述进气管、第一配制罐和第二配置罐安装在下料口内部,所述下料口设置在反应装置的左上端,所述反应装置外表面贴合设置有加热箱,所述反应装置内部底端设置有沉降板,所述沉降板内部表面设置有储料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装置顶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外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反应装置内部,所述转轴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部设置有筛网,所述连接框底端设置有离心叶片,所述连接框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传动凸块,所述传动凸块呈弧形状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带动连接框旋转,连接框在旋转状态下,配合筛网对原液进行搅拌分离,使原液能够充分混合,并且带动传动凸块进行旋转, 传动凸块与输气管不接触,并挤压活动凸块,使活动凸块能够持续向储料架一端横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4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浮筒式升降养殖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