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流体连接器插座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6335.7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方良;肖百川;钟凯超;冯志新;何恩;张洁;苏太东;周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37/36 | 分类号: | F16L37/36;F16K17/04;F16K17/164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颜晓玲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流体 连接器 插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流体连接器插座,包括有阀体、阀芯、导流柱、保护套、O形密封圈、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定位法兰和定位螺母。本发明在导流柱上加工相互连通的泄压环槽和一圈泄压孔,在液体压力(压强)增大时,导流柱前移,使得阀体内腔通过泄压环槽和泄压孔与插座外部空间连通,使得插座内的高压液体依次通过泄压环槽和泄压孔中喷出,完成了自动泄压过程;本发明与插头连接后,流道打开,O形密封圈始终位于保护套和阀芯之间,不会暴露于流道中,流量再大都不会对O形密封圈造成冲击,实现抗流量的功能;本发明导流柱尾部加工螺纹并用定位螺母锁紧,保证导流柱无轴向窜动,大大提高了产品装配的精度和质量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连接器领域,具体是一种集合有自泄压技术和抗流量冲击技术的多功能流体连接器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雷达、电源等装备功率的提高,装备的散热正逐步由风冷改为采用液体冷却系统进行冷却,装备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功能模块的液冷系统的连接和断开就需要一种流体连接器,它既要保证插头和插座插合时可以将液冷系统连接起来,又要求未插合时插头和插座各自密封,使液冷系统中的冷却液不外流。流体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各有一个带O形圈的单向阀,靠O形圈实现密封。其密封原理是:流体连接器的插头和插座各相当于一个单向阀,内有一个阀芯,插头阀芯上有一个O形圈,插座导流柱上有一个O形圈,未插合时,单向阀自动闭合,插头和插座均为密封状态,管路中的液体不能流出,插头推入插座时,弹簧被压缩,插头和插座的阀芯同时被推开,管路连通,流体便可以流通。
目前国内现有的流体连接器主要设计技术有自泄压技术、抗流量冲击技术(带压插拔技术)等。自泄压技术解决了液冷板在外界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液冷板内液体体积在刚性密闭空间内膨胀产生高压导致液冷板漏液和流体连接器失效的问题;抗流量冲击技术既能保证流体连接器在插合和非插合状态的密封,又使O形圈不暴露在流道之中,可以抗击非常高的流量冲击,使用户可以在工作状态下带压插拔,两种技术的原理不同,故产品结构也不同。
现有的流体连接器功能独立,集成性差,不能将自泄压技术和抗流量冲击技术集成于一只流体连接器上;目前,带有自泄压功能的流体连接器可靠性不高,自泄压流体连接器依靠O形密封圈的变形来实现自动泄压和密封,连接器在受到高压时自动泄压,O形密封圈的变形在一定概率上难以自动回弹,使得连接器一直处于泄压状态而无法恢复;插座上的导流柱依靠第二卡环定位,轴向窜动量大,质量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流体连接器插座,实现自泄压和抗流量冲击多种功能的集成,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流体连接器插座,包括有阀体、阀芯、导流柱、保护套、O形密封圈、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定位法兰和定位螺母;
所述的导流柱分为前部和后部,导流柱前部的直径大于其后部的直径,导流柱后部上且邻近其后端连接有定位法兰,导流柱后部的后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定位螺母将定位法兰锁紧于导流柱上,使得定位法兰位于阀体内且定位于阀体的后端处,所述的阀芯位于阀体内且套装于导流柱的外周,阀芯的外壁设置有朝向定位法兰的第一台阶面,阀芯的内壁设置有朝向阀芯后端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的第一弹簧位于阀体内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阀芯外壁的第一台阶面、定位法兰接触抵压;
所述的阀芯内还设置有保护套和第二弹簧,保护套和第二弹簧均套装于导流柱的外周,导流柱的前部为阶梯圆柱体结构,导流柱前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朝向导流柱后端的第三台阶面,保护套的外径等于导流柱前部的最大直径,保护套的外壁且邻近保护套的后端设置有凸环,凸环的外径小于阀芯位于第二台阶面后部的内径,保护套的前端面与导流柱前部上的第三台阶面接触抵压,第二弹簧位于保护套的后端和阀芯的后端之间且分别与两者接触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63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剥离百香果壳内白膜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离子瀑发生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