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及降低隧道掌子面近场积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7019.1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动动;冯霖;冯子健;周宝龙;侯情祥;谢飞鸿;董建辉;吴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E21F5/04;F16M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李晓英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喷雾 降温 装置 降低 隧道 掌子面 近场 方法 | ||
1.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冰机、造雾机、平板车、支架和导水高压管网;
制冰机和造雾机置于平板车上,支架底部与平板车连接,导水高压管网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导水高压管网上装有多个雾化喷头,雾化喷头与导水高压管网内部相通;
所述制冰机的储冰箱内有供待冷却水通过的待冷却水流道,所述待冷却水流道的入口外露于制冰机,所述待冷却水流道的出口与所述造雾机的进水口连接,造雾机的出水口与所述导水高压管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制冰机的待冷却水流道的入口连接,水箱置于所述平板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制冰机连接,所述制冰机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造雾机连接,第一管道上装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箱的进水口以及制冰机的制冰用水进口均连接导水总管道,导水总管道与隧道施工供水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制冰机的储冰箱中安装管道构成所述待冷却水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的出口朝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高压管网包括多条并排布置的高压管道,每根高压管道上设多个雾化喷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高压管网包括4根并排设置的高压管道,每根高压管道长100-120米,高压管道上每间隔0.5m-1m设一个雾化喷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立杆以及由横、纵杆构成的水平框架,水平框架的一侧与立杆上端固接,立杆下端与平板车固接,导水高压管网布置在水平框架上。
10.降低隧道掌子面近场积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移动式喷雾降温装置移动至掌子面附近,雾化喷头出口朝向隧道顶部;
向制冰机内注入制冰用水,制冰用水在制冰机内迅速成冰,冰落在储冰箱内对流经待冷却水流道的待冷却水进行冷却;
经制冰机冷却后的降温水经造雾机加压后,通过导水高压管网传输到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将导水高压管网中的水转化为雾化状态,降低喷出区域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70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