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大功率中高频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9560.6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7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虞大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方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5/458 | 分类号: | H02M5/458;H02M1/32;H02J9/06;H02J7/3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徐福敏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大功率 高频 电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大功率中高频电源装置,包括:三相整流电路输入端连接三相电网;三相整流电路通过第一开关K1连接至第一交流接口;三相逆变电路输入端连接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直流母线,三相逆变电路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K2连接至第二交流接口;串联在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蓄电池组E1和第二蓄电池组E2,第二蓄电池组E2两端并联一第一斩波电路;直流接口第一端子连接第一斩波电路的输出端,直流接口的第二端子连接直流母线负极,直流接口的第三端子通过第一可控开关Q1连接直流母线正极;用于稳定三相整流电路输入端电压的补偿回路,其连接在三相逆变电路输出端和三相整流电路输入端之间。本发明解决了中高频电源装置输出电源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和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大功率中高频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中高频电源装置主要用在电压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用能设备上,比如作为单晶炉的电源,单晶炉在运行过程中对温度场的控制要求非常高,一旦出现温度场的偏移,很容易造成单晶硅内部存在缺陷而报废。
现有技术中,在单晶硅漫长的生长过程中,三相电网如果出现缺相故障,则基本上该炉产品会报废,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功率中高频电源装置,稳定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同时在电网短时缺相时,可以用内部的储能电池来支撑三相电网缺相所在相线的电压,保证单晶炉等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大功率中高频电源装置,通过直流母线上的储能电池来稳定直流母线电压,从而保证输出电压稳定。另一方面,当电网发生缺相故障时,通过储能电池来支撑电网稳定,保证电源装置的稳定运行。本发明解决了中高频电源装置输出电源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冷大功率中高频电源装置,包括:
三相整流电路,其输入端连接三相电网;所述三相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还通过第一开关K1连接至第一交流接口;
串联在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蓄电池组E1和第二蓄电池组E2,所述第二蓄电池组E2两端并联一第一斩波电路;
直流接口,其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一斩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直流接口的第二端子连接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母线,所述直流接口的第三端子通过第一可控开关Q1连接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端的正极母线;
三相逆变电路,其输入端连接一第二斩波电路的输出端,第二斩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串联连接的第一蓄电池组E1和第二蓄电池组E2的两端;第一蓄电池组E1的正极端连接第二可控开关Q2的发射极,第二可控开关Q2的集电极连接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端的正极母线和第一可控开关Q1的集电极,第一蓄电池组E1的负极端连接第二蓄电池组E2的正极端,第二蓄电池组E2的负极端连接三相整流电路输出端的负极母线,第一可控开关Q1的发射极连接直流接口的第三端子;所述三相逆变电路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K2连接至第二交流接口;
用于稳定三相整流电路输入端电压的补偿回路,其连接在所述三相逆变电路输出端和三相整流电路输入端之间;所述补偿回路包括一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第一侧的三个接点逐一连接至所述三相整流电路输入端的三相,所述接线端子第二侧的接点与所述三相逆变电路输出端连接;
当三相电网发生单相缺相时,所述接线端子第二侧的第二接点连接至所述三相逆变电路第一桥臂中心,所述三相逆变电路第三桥臂中心连接中性线,且所述接线端子第二侧的第二接点通过选择开关连接至三相电网的缺相所在相线,通过控制第一斩波电路和第二斩波电路调整所述接线端子第二侧的第二接点的电压幅值,通过控制所述三相逆变电路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开关频率调整所述接线端子第二侧的第二接点的电压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方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方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生产掺氮碳纳米管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追踪剂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