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机床用电气过热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1862.7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宁;杨坤;高扬;杨婋逸;孙可心;徐兆武;李鹏飞;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宁宁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周俊华 |
地址: | 110141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机床 用电 过热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电气过热防护装置,属于机床电气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组件、温度检测总成、水冷组件、超温风冷总成,通过将数控机床切削液引入到水冷组件中的冷却水管中,冷却水管位于箱体组件中电控板的后部,冷却水管与电控板之间设有除湿模块,可对电控板进行日常的降温散热处理;电控板的前方还设有温度检测总成,温度检测总成中的温度检测器可进行自动的双向移动,对电控板中温度过高的电气元件进行检测,将检测信息反馈给超温风冷总成,超温风冷总成中的出风扇叶的驱动同为切削液,通过切削液带动水力叶轮旋转,可驱动出风扇叶转动,将外部空气过滤后吹向高温反馈信息的电控板,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电气过热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是应用非常普遍的生产机器,它主要是由硬件的电路、机械部分以及下位机软件三个部分构成,在数控机床当中,数控电气装置可以说是整个数控机床最核心的部分,对数控电气装置的日常维护程度极大的关系到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质量。
传统的数控机床电气防护装置,多将电气机壳设置成防水、防潮、防震的柜壳形成,如现有技术(CN 212115903 U)公开的一种数控机床用电气防护装置,包括电气柜、电气元件主体和限位板,电气柜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防潮结构,电气柜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气元件主体,限位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缓冲减震结构,通过在防潮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可对箱体内部潮汽吸附,虽然能对电气柜内部的电气元件主板形成一定的保护,但是却忽略了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电气元件主板会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采用这种密封极佳的结构不利于电气元件主板的散热,易发生故障。
而传统的数控机床电气柜散热装置,多是在固定的位置上安装排风扇,利用排风扇将电器柜内外的空气进行置换,达到降温的目的,但这种常见的散热装置存在散热效果差、针对性散热效果不强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电气过热防护装置,包括箱体组件、水冷组件、超温风冷总成,所述箱体组件包括主壳体、电控板,所述水冷组件包括冷却水管、总进水管、总出水管,所述超温风冷总成包括风冷进管、风冷转换腔、水力叶轮、风冷出管、转换腔盖板、出风扇叶、出风腔、过风口、出风口;
过热防护装置整体设于所述箱体组件的主壳体中,所述主壳体为前后开口的钣金结构,所述电控板设于主壳体钣金结构的内部,所述冷却水管设于电控板的后背面,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端与总进水管一侧的出水口相连,出水端与总出水管一侧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总进水管的进水口以及总出水管的出水口与数控机床切削冷却液管路连通;
所述超温风冷总成设于电控板的前主面,所述超温风冷总成中风冷转换腔的一端通过风冷进管与总进水管另一侧的出水口相连,所述风冷转换腔的另一端通过风冷出管与总出水管另一侧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风冷转换腔固定在主壳体钣金结构的内壁上,所述风冷转换腔的内腔中设有可旋转的水力叶轮,所述风冷转换腔空腔结构的开口面上固定有转换腔盖板,所述转换腔盖板上固定有出风腔,所述出风腔内设有出风扇叶,所述出风扇叶与水力叶轮同轴固定,所述风冷转换腔空腔结构的一侧设有过风口,另一侧设有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上连接对电控板上电器元件风冷直吹的降温机构。
所述箱体组件中的前盖板固定在主壳体钣金结构的前端面,所述主壳体钣金结构的后端面固定有后背板,所述主壳体钣金结构的内部的边角处共面固定有数组电控板座,所述电控板通过后背面边角处固定的数组电控板柱连接在电控板座上;
所述主壳体钣金结构的顶部开设有除湿模口,所述除湿模口位于电控板座的后方;
所述主壳体钣金结构的顶部还设有丝杠电机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宁宁,未经李宁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8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