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停缸技术的进气增压系统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3592.3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1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胜;杨进;余宏峰;刘亚林;张明;刘新刚;夏消消;周杰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7/02 | 分类号: | F02D17/02;F02B37/04;F02B37/12;F02B39/10;F02B39/16;F02M26/08;F02M26/09;F02M26/22 |
代理公司: | 湖北竟弘律师事务所 42230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技术 增压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停缸技术的进气增压系统和控制方法,涉及发动机控制领域,该系统包括第一增压组件和第二增压组件,所述第一增压组件包括设于发动机进气管上的增压器,所述增压器由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以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压缩;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包括电动增压器和储气罐,所述电动增压器设于所述增压器的前端以对增压器前方的空气进行压缩,所述储气罐设于所述增压器和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上以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空气引入进气管中。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增压响应过慢、进气气量不足、增压器喘振超速等现象的出现,保证发动机在停缸或增缸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停缸技术的进气增压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由于停缸技术能够降低泵气损失和减少气缸摩擦功,其具有通过提高单缸负荷来提高排温进而降低热管理能耗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善油耗,因此停缸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涡轮增压器是发动机常用的强制进气技术之一,涡轮增压器一般由涡轮机和压气机组成,涡轮机和压气机同轴相连,涡轮机将废气的热能和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压气机由转化后得到的机械能驱动,从而实现进气压缩,提高进气压力和密度。
当前,停缸技术主要专注于燃油喷射和进排气门控制技术上,对于进气增压控制技术上主要还是已有的技术。对于现有的停缸技术,在停缸和增缸切换过程中容易进气不顺,导致出现增压响应过慢、进气气量不足等原因;对于多缸机,停缸后,增压器会因匹配问题出现喘振超速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停缸技术的进气增压系统和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增压响应过慢、进气气量不足、增压器喘振超速等现象的出现,保证发动机在停缸或增缸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停缸技术的进气增压系统,包括:
第一增压组件,所述第一增压组件包括设于发动机进气管上的增压器,所述增压器由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以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压缩;
第二增压组件,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包括电动增压器和储气罐,所述电动增压器设于所述增压器的前端以对增压器前方的空气进行压缩,所述储气罐设于所述增压器和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上以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空气引入进气管中。
本发明的进气增压系统,在原有增压器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电动增压器和储气罐,电动增压器设于增压器的前端以对增压器前方的空气进行压缩,储气罐设于增压器和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上以用于将自身存储的空气引入进气管中,当出现增压响应过慢、进气气量不足,以及增压器喘振超速等现象时,通过电动增压器和储气罐的介入,增加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以及进入增压器的空气量,从而有效避免增压响应过慢、进气气量不足、增压器喘振超速等现象的出现,保证发动机在停缸或增缸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动增压器上还设有用于给电动增压器提供电能的电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动增压器的前端设有空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储气罐和进气管之间还设有进气补气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气管上还设有进气节流阀,所述节流阀位于储气罐和发动机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气管上还设有中冷器,所述中冷器位于储气罐和进气节流阀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上还设有废气循环控制阀和EGR冷却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废气循环控制阀和EGR冷却器位于同于管路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停缸技术的进气增压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当前停缸增缸切换状态进行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3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