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室内大面积较高吊顶的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3869.2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3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磊;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9/00;E04B9/18;E04B9/06;E04B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室内 大面积 吊顶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室内大面积较高吊顶的加固方法,本方法首先在建筑室内天花板设置全丝吊杆,裁制相应长度的镀锌钢管,将镀锌钢管套入全丝吊杆并且顶端抵靠至建筑室内天花板,镀锌钢管两端的全丝吊杆设置钢垫片及紧固螺母,通过钢垫片及紧固螺母将镀锌钢管固定于全丝吊杆并形成整体;全丝吊杆底端通过固定螺母设置垂直吊扣,轻钢主龙骨设于垂直吊扣,吊顶次龙骨设于轻钢主龙骨,吊顶整体面层板、板块或扣板设于轻钢主龙骨。本方法克服传统吊顶加强设置的缺陷,经挠度复核,在保证吊杆变形允许偏差范围的前提下,兼具施工作业方便、施工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室内大面积较高吊顶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室内的吊顶形式多样,除格栅吊顶外,整体面层吊顶、板块吊顶由于室内通风、房间内开关门导致吊顶板面有向上压力,若吊顶的吊杆刚度不足会导致吊顶变形、脱落等现象。为解决此问题,特别是对于1.5m至2.5m净空高度的吊顶,大多采用角钢、型钢与主体焊接并间隔布置,形成稳定的吊顶系统。该方式施工复杂,作业效率低,极大提高了材料及人力成本。
与现有加固方式相比,经过挠度复核本加固方法在保证吊杆变形在允许偏差范围的前提下,同时有方便施工、加固成本较低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室内大面积较高吊顶的加固方法,本方法克服传统吊顶加强设置的缺陷,经挠度复核,在保证吊杆变形允许偏差范围的前提下,兼具施工作业方便、施工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建筑室内大面积较高吊顶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吊顶图纸,在建筑室内天花板设置全丝吊杆;
步骤二、裁制相应长度的镀锌钢管,将镀锌钢管套入全丝吊杆并且顶端抵靠至建筑室内天花板,镀锌钢管两端的全丝吊杆设置钢垫片及紧固螺母,通过钢垫片及紧固螺母将镀锌钢管固定于全丝吊杆并形成整体;
步骤三、全丝吊杆底端通过固定螺母设置垂直吊扣,轻钢主龙骨设于垂直吊扣,吊顶次龙骨设于轻钢主龙骨,吊顶整体面层板、板块或扣板设于吊顶次龙骨。
进一步,所述吊顶扣板施工时,在灯具位置的吊顶次龙骨设置三角次龙骨和不锈钢夹,用于卡紧嵌入吊顶次龙骨的灯具,防止灯具脱落。
进一步,所述镀锌钢管在建筑室内天花板同一直线的全丝吊杆按设一隔一布置。
进一步,所述镀锌钢管规格为直径20~25mm、壁厚1.6mm。
由于本发明建筑室内大面积较高吊顶的加固方法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方法首先在建筑室内天花板设置全丝吊杆,裁制相应长度的镀锌钢管,将镀锌钢管套入全丝吊杆并且顶端抵靠至建筑室内天花板,镀锌钢管两端的全丝吊杆设置钢垫片及紧固螺母,通过钢垫片及紧固螺母将镀锌钢管固定于全丝吊杆并形成整体;全丝吊杆底端通过固定螺母设置垂直吊扣,轻钢主龙骨设于垂直吊扣,吊顶次龙骨设于轻钢主龙骨,吊顶整体面层板、板块或扣板设于吊顶次龙骨。本方法克服传统吊顶加强设置的缺陷,经挠度复核,在保证吊杆变形允许偏差范围的前提下,兼具施工作业方便、施工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筑室内大面积较高吊顶的加固方法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方法的吊顶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建筑室内大面积较高吊顶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吊顶图纸,在建筑室内天花板1设置全丝吊杆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38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挂式LED显示屏连接锁紧装置
- 下一篇:电抗器线圈调节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