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3928.6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1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霆;卢星;陈晓博;付碧锋;范予晨;黄晓毅;杨平伟;贺国帅;杨超群;郑卫琳;罗小新;王刚;娄一博;段建杰;肖阳;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E02B3/12;E02B3/14;E02B8/06;E03F3/04;E01F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恒阳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经***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式制砂尾泥 堆存 方法 | ||
1. 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筑建排水
沟渠底部筑建依渠向走向的排洪涵洞(1),且沟渠具有自下游至上游逐渐向上的地势;
S2,坝体筑建
排洪涵洞(1)位于上游端筑建有拦洪坝(2),排洪涵洞(1)位于下游端筑建消力池(3);
S3,拦挡坝筑建
沟渠内横向筑建拦挡坝(4),且拦挡坝(4)位于排洪涵洞(1)上;
S4,横向排渗盲沟
排洪涵洞(1)两侧均筑建横向排渗盲沟(5),且排洪涵洞(1)下游端筑建有渗水收集池(6),且横向排渗盲沟(5)下游端与渗水收集池(6)连通;
S5,明渠筑建
沟渠坡体上筑建有以沟渠走向的排洪明渠(7),且排洪明渠(7)下游端与消力池(3)连通;
S6,尾泥堆存
沟渠下游至上游段顺序依次向拦挡坝(4)之间填充尾泥,尾泥通过下游的拦挡坝(4)进行阻拦;
S7,子坝筑建
尾泥上且下游至上游依次筑建子坝,子坝位于堆存的尾泥上,子坝上筑建子坝排洪渠(15),子坝排洪渠(15)与排洪明渠(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取段的沟渠坡度小于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拦洪坝(2)位于沟渠上游的汇水点,且拦洪坝(2)坡比为1:0.1,位于沟渠下游的拦洪坝(2)坡比为1:0.1,且拦洪坝(2)坝顶宽度3.0m,筑坝材料的饱和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软化系数0.7~0.8、硬度大于3的硬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沟渠上游至少为两个分支的沟渠时,分别在选取段的上游的每个分支渠内筑建拦洪坝(2)和排洪涵洞(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拦挡坝(4)结构类型为浆砌石重力坝坝型,上游坡比1:0.1、下游坡比1:0.7,在拦挡坝(4)的上游面布置有1.2m厚的铅丝笼块石排渗体,排渗体上游面布置反滤层(8),与渗水收集池(6)最近的拦挡坝(4)内均布有200MM的排水管(9),排水管(9)一端穿过拦挡坝(4)和铅丝笼块石排渗体(13)与反滤层(8)连通,排水管(9)另一端与渗水收集池(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横向排渗盲沟(5)长度方向上垂直设置若干个连通的纵向排渗盲沟(10),且纵向排渗盲沟(10)位于拦挡坝(4)之间,且纵向排渗盲沟(10)上设置有若干个排渗盲井(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尾泥存储为多台阶堆置,每一级台阶高差为5.0m,台阶留设2.5m宽的安全平台,单台阶的坡比均为1:4.0,平均坡比1:4.5,角度为12.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尾泥的每一级台阶上均筑建碎石子坝(11),每一级碎石子坝(11)高1.0m,上游坡比1:1.0,下游坡比1:4.0,每一级子坝顶宽1.0m,外坡采用30.0cm厚的干砌块石护坡,整体平均坡比1:4.5,且子坝与尾泥堆体之间的接触面设置反滤层,尾泥填充至与拦挡坝(4)标高时,进行第一级碎石子坝(11)筑建,然后在进行尾泥填,填充至碎石子坝(11)标高时,在筑建第二级碎石子坝(11),然后再进行填充,依次反复筑建碎石子坝(11)和尾泥堆存,使尾泥堆存至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式制砂尾泥堆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沟渠位于消力池(3)冲击方向设置导墙(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39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