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醇酯十二粗品洗涤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4310.1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乔旭;陈献;崔咪芬;周哲;齐敏;徐希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58 | 分类号: | C07C67/58;C07C67/54;C07C69/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邢贤冬;徐冬涛 |
地址: | 2118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十二 洗涤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醇酯十二粗品洗涤处理方法,包括:采用洗涤水对醇酯十二粗品进行洗涤,静置分相,得到第一盐水相和第一油相;以浓硫酸为酸化剂,对第一盐水相进行部分酸化处理生成硫酸钠盐,酸化液分相,得到第二盐水相和残液;第一油相依次进行一次水洗和二次水洗得到第二油相,第二油相去精制系统生产醇酯十二产品,一次水洗得到的第一水相进行三效蒸发,蒸出液用于二次水洗,二次水洗得到的第二水相套用于一次水洗。本发明将三效蒸发过程嵌入到洗涤水套用系统中,避免蒸发过程中因大量含离子型有机化合物的蒸发残液附着在传热管外表面而大大降低三效蒸发换热效率的弊端,可以降低三效蒸发蒸汽消耗,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分离领域,涉及一种醇酯十二粗品洗涤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醇酯十二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粗品的洗涤方法。
背景技术
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通常称为醇酯十二,是一种非水溶性高沸点二元醇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作为一种涂料的成膜助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醇酯十二的工业生产是以异丁醛为原料,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缩合得到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所采用的碱性催化剂大多为无机碱/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或无机碱/碱土金属碳酸盐。在缩合反应过程中,往往副产出异丁酸、3-羟基-2,2,4-三甲基-戊酸等酸性物质,与碱性催化剂反应形成异丁酸盐、3-羟基-2,2,4-三甲基-戊酸盐等有机酸盐。由于碱性催化剂在反应液中不溶,需在产品提纯之前将其除去,防止在提纯过程催化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分解而导致产品收率下降。目前,通常采用水洗法去除碱性物料,水洗产生的大量废水,经简单蒸出回收异丁醛,接着回收醇酯十二,然后经过三效蒸发脱除废水中的有机酸盐,蒸出的废水经过芬顿氧化、生化、厌氧、水解、好氧过程将废水中过万的COD值降低到园区污水厂可接受的范围内接管排放。该过程无法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每年因处理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庞大,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急待解决。
也有采用“粗品洗涤—分相—水相三效蒸发—蒸发液回用”工艺处理醇酯十二粗品。但醇酯十二粗品中含有碳酸钠、有机酸钠盐(主要为异丁酸钠和3-羟基-2,2,4-三甲基-戊酸钠),有机酸钠盐属于离子型有机化合物,经过水洗后溶入水相,分相得到的水相表现出极高的COD值,并且由于有机酸钠盐的粘度远远大于非离子型有机化合物粘度,分相得到的水相进行三效蒸发时,蒸发残液中残留大量的离子型有机化合物,离子型有机化合物会附着在传热管外表面,从而大大降低三效蒸发的换热效率,增加蒸汽消耗量,进而加大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醇酯十二粗品水洗除盐工艺中废水产生量大、废水中资源未利用,以及采用“粗品洗涤—分相—水相三效蒸发—蒸发液回用”工艺处理醇酯十二粗品,水洗分相得到的水相含有有机酸钠盐,导致水相COD值极高,且水相三效蒸发时会导致离子型有机化合物会附着在传热管外表面,降低三效蒸发的换热效率,增加蒸汽消耗量,进而加大处理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醇酯十二粗品洗涤处理方法,该方法由洗涤水循环工艺和洗涤水套用工艺两部分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醇酯十二粗品洗涤处理方法,包括洗涤水循环工艺和洗涤水套用工艺,所述的洗涤水循环工艺包括粗品洗涤、盐水分相、水相部分酸化、酸化液分相,所述的洗涤水套用工艺包括一次水洗、二次水洗、三效蒸发。
具体包括:采用洗涤水对醇酯十二粗品进行洗涤,静置分相,得到第一盐水相(记为盐水相1)和第一油相(记为油相0);以浓硫酸为酸化剂,对第一盐水相进行部分酸化处理生成硫酸钠盐,酸化液分相,得到第二盐水相(记为盐水相2)和残液;第一油相依次进行一次水洗和二次水洗得到第二油相,第二油相去精制系统生产醇酯十二产品,一次水洗得到的第一水相(记为水相1)进行三效蒸发,蒸出液用于二次水洗,二次水洗得到的第二水相(记为水相2)套用于一次水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资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4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