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CR脱硝分区控制的氨气空气混合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4493.7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4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极;潘栋;舒凯;徐晓涛;李淑宏;袁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86;B01D53/56;B01F3/02;B01F5/00;B01F5/06;B01F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cr 分区 控制 氨气 空气 混合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火电行业锅炉脱硝系统,为一种基于SCR脱硝分区控制的氨气空气混合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氨气/空气混合器,分别连接在氨气/空气混合器入口的变频稀释风机和氨气储罐,连接在氨气/空气混合器出口的混合气体储罐,以及设在混合气体储罐出口的分区喷氨系统;分区喷氨系统的每个分区并联设置,每个分区包括依次连接的分区气动调节阀、氨气分区管道集箱和分区喷氨格栅;分区喷氨格栅沿烟气方向依次设在SCR脱硝烟道内;混合气体储罐上设有混合气压力变送器,用于将混合气压力转换成气动信号或电动信号,混合气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端连接变频稀释风机。本发明设计简单,操作便捷,成本较低,运行稳定可靠,能有效提高SCR分区控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行业锅炉脱硝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SCR脱硝分区控制的氨气空气混合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硝系统局部氨逃逸不均匀导致的空预器堵塞现象较改造前更加严重。近几年,电厂通过采用脱硝分区改造、精准喷氨等方案,在反应器出口多点同时检测、根据脱硝出口烟道断面上各监测点的NOX浓度自动调整各分区入口的喷氨量来降低局部氨逃逸。此类方法在改造中基本对原有的稀释风系统至氨/空气混合系统进行利旧考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多个自动调节阀同时动作,而氨气/空气混合器流量不能满足调整要求的情况,导致自动控制系统效果不佳,甚至自动控制系统退出运行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也影响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国内已有一些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对控制逻辑等的修改,或者控制参数进行修改了改善此类现实。但由于供应的稀释风量稳定,多个阀门同时动作时候导致的各个稀释风量分配错乱问题仍然存在,导致上述解决方案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CR脱硝分区控制的氨气空气混合系统及方法,设计简单,操作便捷,成本较低,运行稳定可靠,能有效提高SCR分区控制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SCR脱硝分区控制的氨气空气混合系统,包括氨气/空气混合器,分别连接设置在氨气/空气混合器入口的变频稀释风机和氨气储罐,连接设置在氨气/空气混合器出口的混合气体储罐,以及设置在混合气体储罐出口的分区喷氨系统;
所述分区喷氨系统的每个分区并联设置,每个分区包括依次连接的分区气动调节阀、氨气分区管道集箱和分区喷氨格栅;
所述分区喷氨格栅沿烟气方向依次设置在SCR脱硝烟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气体储罐上设置有混合气压力变送器,用于将混合气压力转换成气动信号或电动信号,混合气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端连接变频稀释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气体储罐的容积为3~5m3。
进一步的,所述氨气储罐上设置有流量计,所述变频稀释风机的入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气体储罐内部设置有交错布置的扰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分区喷氨格栅包括若干垂直烟气流向布置在烟道内的喷氨支管及均匀设置在喷氨支管上的氨气喷嘴;喷氨支管连接氨气分区管道集箱出口的管路上安装有支管流量检测装置和支管气动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氨气分区管道集箱和混合气储罐的连接管路上设置分区气动调节阀。
一种基于SCR脱硝分区控制的氨气空气混合方法,包括如下,
当分区喷氨系统中至少一个分区的氨气耗量需求发生变化,该分区的分区气动调节阀和支管气动调节阀动作,调节对应分区喷氨格栅的喷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4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钻探能谱的地质编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预制墩柱加强巷道支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