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侧壁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5111.2 | 申请日: | 202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9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曦;夏家红;吴杰;邹艳强;于济彰;许恒;崔济开;陈漳;李媛;杜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解波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侧壁 打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侧壁打孔装置,包括壳体、夹持机构、锁定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滑动座、滑动座推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滑动座上的剪切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铰接在壳体上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还安装有弹簧;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锁定;所述剪切机构包括上置安装座、可升降地安装在滑动座上并与上置安装座相对的下置安装座、上剪切刀片、下剪切刀片、以及开合组件;所述上剪切刀片、下剪切刀片的延伸轨迹均呈圆弧状。本发明可使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并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确保开口的边缘较为整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侧壁打孔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侧壁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928565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螺旋式血管打孔器,包括外刀口、管身以及套设在管身外的外壳体;管身的两端分别连接外刀口和推杆按钮,管身外壁与外壳体内壁螺旋配合,管身在推杆按钮的驱动下带动外刀口旋转。虽然该螺旋式血管打孔器通过外刀口与内刀轴的相互配合使得切削刀片在进行打孔操作时能够更加稳定,不会出现刀片固定杆在连接内孔中晃动偏移的情况,并通过管身尾部的螺旋凸块结构,使得外刀口在使用时能够与内刀轴相互配合起到很好的旋转作用,使得外刀口的打孔效果更好的同时也较为省力,为使用者带来了便利。但在实际使用时,常需按照以下两步骤进行操作:(一)先利用螺旋式血管打孔器的切削刀片划破血管形成破口,(二)再利用刀片从血管破口插入剪开以人为剪开开口,但操作较为繁琐、复杂、费时,而且,容易出现开口的边缘不够整齐现象,不易于后期的血管的缝合,还容易引起其他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侧壁打孔装置,其可使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并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使开口的边缘较为整齐。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血管侧壁打孔装置,包括壳体、夹持机构、锁定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滑动座、设置在壳体内并用于带动滑动座前后移动的滑动座推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滑动座上的剪切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铰接在壳体上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还安装有弹簧;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锁定;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可升降地安装在滑动座上的上置安装座、可升降地安装在滑动座上并与上置安装座相对的下置安装座、固定在上置安装座上的上剪切刀片、固定在下置安装座上的下剪切刀片、以及开合组件;所述上剪切刀片、下剪切刀片的延伸轨迹均呈圆弧状;所述开合组件用于带动上置安装座和下置安装座相向运动,还用于带动上置安装座和下置安装座背向运动;所述开合组件包括呈竖直设置的螺杆、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所述螺杆包括上置螺纹段、位于上置螺纹段下方的下置螺纹段、以及设置在上置螺纹段与下置螺纹段之间的安装段;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与安装段相匹配的转动孔,所述安装段插装在转动孔内;所述上置螺纹段的螺纹方向与下置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母固定在上置安装座上,并螺纹套接在上置螺纹段上;第二螺母固定在下置安装座上,并螺纹套接在下置螺纹段上。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上还固定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中心轴线、第二导向杆的中心轴线均与螺杆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上置安装座、下置安装座上均固定有滑动套装在第一导向杆上的第一滑套、以及滑动套装在第二导向杆上的第二滑套。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卡钩,所述第一夹持臂上设置有卡接柱,所述卡钩的其中一端铰接在第二夹持臂上,另一端用于卡扣于卡接柱上;所述壳体上还固定有第一限位柱,并设置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与第一限位柱相对的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用于对卡钩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推动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并呈水平设置的丝杆、以及匹配地套接在丝杆上的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在滑动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5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