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5126.9 | 申请日: | 202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杨;毛勇;刘业;贾毅;李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0 | 分类号: | E04G21/10;E04B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蔡宗慧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厚控制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转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板厚控制装置的板厚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固定螺丝与混凝土模板的上端相抵,转动把手,把手转动带动短杆转动,从而实现主动齿轮和多个从动齿轮转动。本发明不仅可以将套筒稳定的固定在混凝土模板上,保证浇筑混凝土时套筒不会发生移动,同时,通过环形磁块与套筒的配合,可以对移动环和参照板进行移动,从而方便把手混凝土板的厚度,且混凝土初凝后收面均有有效的参照标高,能够很好的控制板厚,使用完成后方便取下,可以再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板,用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板,是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结构中的基本结构或构件,常用作屋盖、楼盖、平台、墙、挡土墙、基础、地坪、路面、水池等,应用范围极广;由于使用需求不同,因此对于混凝土板的厚度要求也不同。
对混凝土板浇筑时需要对其厚度进行严格把控,否则容易出现浇筑后混凝土楼面板局部偏差较大,楼面标高控制精度不高,观感差, 成本高等问题;而现有对混凝土板厚度的把控装置通过拉线、插钢钎的方式控制板厚;拉线的方式能较好的控制平整度,插钢钎能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板厚,但无法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的板厚偏差。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板厚控制装置及板厚控制方法,其不仅可以将套筒稳定的固定在混凝土模板上,保证浇筑混凝土时套筒不会发生移动,同时,通过环形磁块与套筒的配合,可以对移动环和参照板进行移动,从而方便把手混凝土板的厚度,且混凝土初凝后收面均有有效的参照标高,能够很好的控制板厚,使用完成后方便取下,可以再次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厚控制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转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外壁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下贯穿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六个调节螺杆,六个所述调节螺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短杆上安装有驱动六个调节螺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套筒的外壁设有刻度线,且所述套筒上套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移动环,所述移动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六个参照板。
优选地,所述横板上过盈配合有第一轴承,所述短杆与第一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上下贯穿设有六个螺纹通槽,六个所述螺纹通槽在固定环上环形阵列分布,所述调节螺杆贯穿螺纹通槽并与其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套筒外壁上的六个固定块,六个所述固定块均上下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伸缩件,六个所述伸缩件的下端分别与六个调节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短杆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六个所述伸缩件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六个从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伸缩件包括与从动齿轮共轴固定连接的圆杆,所述圆杆贯穿固定块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圆杆的底部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下端与调节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上下贯穿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圆杆贯穿第二轴承的内环并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外部套设有与其相抵的环形磁块,所述移动环固定在环形磁块的外壁。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板厚控制装置的板厚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固定螺丝与混凝土模板的上端相抵,然后转动把手,把手转动带动短杆转动,从而实现主动齿轮和多个从动齿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51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