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厨余垃圾分解的智能垃圾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5667.1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董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卫华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65F7/00;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兴华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分解 智能 垃圾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厨余垃圾分解的智能垃圾箱,包括:箱体外壳、设置在箱体外壳内部的第一粉碎机、螺旋挤压机、第一垃圾运输管道、加菌泵、第二垃圾运输管道、除湿装置和第二粉碎机,通过各个装置的配合工作,实现了投口打开、垃圾粉碎、挤压,油水分离、发酵、风干、二次挤压、出料的转化工作。本发明的智能垃圾箱能够避免厨余垃圾处理需要统一收运到垃圾处理站焚烧等高耗能的处理方式,实现垃圾不出小区就自动转化成有机肥料,降低处理费用,把厨余垃圾变废为宝,从而提高了厨余垃圾的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解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厨余垃圾分解的智能垃圾箱。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全国范围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针对生活厨余垃圾的快速处理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还始终是项未获得较好解决的问题。生活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餐前厨后产生的剩菜剩饭等垃圾和废弃食用有机废弃物,主要以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厨余垃圾含水率高,腐烂变质速度快,极易产生异味,在存放和运输环境中容易造成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而且餐厨垃圾以有机质为主,易滋生病菌,变成传播疾病的介质,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差不多占处理量的85%以上,只有少数大城市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直接焚烧等技术。生活垃圾填埋法虽然成本低,但是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很容易使重金属和细菌渗到地下水和土壤中,并且腐烂的垃圾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导致垃圾的二次污染,使得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填埋这种不可持续的方式目前也随着垃圾填埋场地的告急,已使垃圾无处可埋。直接焚烧的垃圾处理方式,虽然可以通过回收一部分热能发电的形式实现了垃圾的部分资源化利用,但是垃圾焚烧暴露出了很大的弊病,主要是潜在的污染重,耗资昂贵,操作复杂和浪费资源等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哪怕采用现在最先进的垃圾焚烧炉,在正常运转情况下,也都会释放出数十种有害物质,仅仅通过过滤、水洗和吸附法很难全部净化,并且在有害物质中,最主要的成分二恶英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二恶英被称为“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生成的二恶英不但难以消除,也难以降解,并且很容易在人体内聚集给人造成危害。
还有利用自身厌氧腐败菌进行堆肥或厌氧消化产沼气来处理生活厨余垃圾,但这些处理方式都存在了处理周期太长、发酵不稳定、易产生恶臭气体等特点无法满足当前快速推进的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模式。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技术能将厨余垃圾细化成细小颗粒,直接通过下水道进入粪便池,而使厨余垃圾及时得到净化。但是,现有技术不能解决废物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从而使得厨余垃圾的回收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厨余垃圾分解的智能垃圾箱,能够提高厨余垃圾的回收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厨余垃圾分解的智能垃圾箱,包括:箱体外壳、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壳内部的第一粉碎机、螺旋挤压机、第一垃圾运输管道、加菌泵、第二垃圾运输管道、除湿装置和第二粉碎机;
所述箱体外壳的一侧开有厨余投递口,所述第一粉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厨余投递口的下方,用于对通过所述厨余投递口的厨余垃圾进行粉碎,得到粉碎垃圾;所述螺旋挤压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粉碎机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粉碎垃圾并进行挤压排水,得到半干燥垃圾;所述加菌泵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壳的内顶面,所述螺旋挤压机与所述垃圾运输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垃圾运输管道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加菌泵的正下方,所述垃圾运输管道用于将所述半干燥垃圾进行运输;所述加菌泵用于向所述半干燥垃圾喷洒菌液并进行发酵,得到发酵垃圾;所述第二垃圾运输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加菌泵的下方,所述第二垃圾运输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所述除湿装置连接,所述除湿装置用于将所述发酵垃圾进行除湿,得到除湿垃圾;所述第二粉碎机与所述除湿装置连接,用于收集所述除湿垃圾,并对所述除湿垃圾进行粉碎,得到成品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卫华,未经董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56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